食安中心公布即食食品含蠟樣芽孢桿菌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專項調查結果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最近完成一項有關即食食品含蠟樣芽孢桿菌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情況的專項食品調查。結果顯示,除較早前公布的一個不合格腐乳樣本外,其餘全部通過檢測。

中心發言人今日(六月二十九日)說:「中心今年二月至四月期間,從一百五十多間零售店鋪及食物製造廠抽取共一百八十個即食食品樣本作蠟樣芽孢桿菌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測試。樣本種類包括點心、飯、麵、糕餅、豆製品、燜炖肉類及肉醬。」

他續說:「中心較早前公布一個樽裝腐乳樣本被檢出每克含二百八十萬個蠟樣芽孢桿菌。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每克即食食品含超過十萬個蠟樣芽孢桿菌,可能會危害食用者的健康或不宜供人食用。中心已知會涉事進口商有關違規事項,並已指令其暫停出售和回收受影響批次的產品。」

蠟樣芽孢桿菌普遍存在於環境中,並可產生孢子,這些孢子能抵受熱力,承受烹煮溫度。蠟樣芽孢桿菌可產生不同毒素,引致兩類食物中毒。致吐型(引致嘔吐)中毒是由在食物中的耐熱毒素引起;另一類食物中毒屬致腹瀉型,是由於吃下大量蠟樣芽孢桿菌而令毒素在腸道中產生。由於腐乳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才能製成,如製作過程不衞生或貯存不當,可讓蠟樣芽孢桿菌滋生。

至於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致的食物中毒,通常與未徹底煮熟的食物或已煮熟但放在不當溫度下貯存或長時間冷卻的食物有關。大量配製的食物,尤其是已煮熟的肉類和家禽,以及在烹煮後放在室溫下長時間冷卻的食物,均屬高風險食物。由該種致病菌引致的食物中毒,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對年幼、長者和免疫力較低的人,會較易出現嚴重及持續症狀。

發言人說:「中心過去三年分別接獲七十宗及六十九宗懷疑由蠟樣芽孢桿菌及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故此,業界及市民都不應掉以輕心。業界應在各個食物製造環節遵從優良衞生規範,以確保食物得到安全和適當處理,以符合《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中的含量限值。而市民應經常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和注意食物衞生。」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