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
食物中的糖
- 糖(包括單糖和雙糖)是簡單碳水化合物。
- 有些糖天然存在於食物中(例如水果中的果糖、蜂蜜中的葡萄糖、以及奶類中的乳糖),其他的則是添加於食物中。
- 含大量添加糖的食物包括糖果糕餅、蛋糕、酥皮糕點、餅乾、果汁飲品、濃縮果汁和碳酸飲品(俗稱汽水)等。
- 糖有超過十多個名稱,例如紅糖/黃糖、高果糖玉米糖漿、麥芽糖漿、麥芽糖和糖蜜等。
- 游離糖一詞由世界衞生組織所創,是指由製造商、廚師和消費者加入食物和飲品中的所有單糖和雙糖,以及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裡的天然糖分。
糖與健康
- 糖可為身體提供能量(1克糖提供4千卡能量)。
- 葡萄糖是其中一種糖,可快速為腦部提供能量。
- 進食過多糖(包括游離糖)會造成能量過剩,增加超重和患肥胖症的風險。
- 經常過量攝取游離糖亦會增加蛀牙的機會。
想知道某一種食物的糖含量,可以參考其營養標籤,或在食品成分資料庫(例如營養資料查詢系統)中搜索同類食物的資料。
迷思
迷思1: | 糖是碳水化合物;糖有害健康;因此碳水化合物亦有害健康。 |
---|---|
事實1: |
碳水化合物基於其化學結構以及被消化及吸收的速度,可被分成簡單碳水化合物(只有一或兩個糖分子,又稱為糖分)和複合碳水化合物(有三個或以上連結的糖分子)兩種。 簡單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及乳糖及其他糖類)容易被身體分解和吸收,是快速的能量來源。複合碳水化合物(即膳食纖維和澱粉)比簡單碳水化合物需要更多時間消化。所有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能量值是一樣的(1克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4千卡能量)。 在健康飲食金字塔中,糖(簡單碳水化合物)位於金字塔頂層,即應該「吃最少」;含豐富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五穀類如麵包、穀類食物、米飯和粉麵等)則位於最底層,即應該「吃最多」。 攝取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本身未必一定會導致體重上升。攝取多於你身體能夠燃燒的卡路里(無論這些卡路里是來自脂肪、蛋白質或是碳水化合物)才是導致你體重上升的罪魁禍首。 |
迷思2: | 紅糖/黃糖、蜜糖和糖漿比白糖健康。 |
事實2: |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各種糖分都是大同小異的,每克糖分都可提供大約4千卡的能量,其他營養素含量則寥寥無幾。 人體對各種精煉糖(如白糖)、糖漿和食物中的天然糖分(如蜜糖)的代謝過程是一樣的。無論是哪種糖,只要攝取過多,都會造成能量過剩。因此,無論是紅糖/黃糖、蜜糖、糖漿還是白糖,都不應添加過量。 |
迷思3: | 減少糖攝取量的唯一方法是從此與糖絕緣。 |
事實3: |
為了減少糖攝取量而完全與食物中的糖絕緣或不進食甜的食物和飲品既不切實際,也不明智。 天然含有糖分的食物,如水果和奶類等不妨繼續吃,但添加了糖分的食物,如汽水、果汁飲品、糖果、糕點、餅乾、巧克力等則少吃為妙。愈是克制自己不吃某種食品,結果往往是吃得更多。容許自己偶而吃一小份甜品,反而更容易擺脫甜食的誘惑。 |
迷思4: | 有「水果」字眼的飲品比汽水健康。 |
事實4: |
名稱含「水果」二字的飲品並不代表有水果成分或比汽水健康。其實只要仔細查看配料表,可能會發現果汁飲品中的「水果」只是指水果味道而已,其餘成分其實是水、糖分、蜜糖、糖漿或其他形式的添加糖。 有些果汁飲品也含有大量糖分。只要看看營養標籤,可能會發現果汁飲品所含的糖分其實不遜於某些汽水,每100毫升便含約10克糖。如果你想吸收水果的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那麼最好是吃整個水果,而非喝果汁。 |
迷思5: | 只要是「無糖」或「低糖」飲品,喝多少和經常喝都沒關係。 |
事實5: |
營養聲稱只能作為簡單的參考。消費者不應只著眼於產品所標榜的營養素,而應參考營養標籤上的資料和配料表,從而選擇較健康的食物。即使是聲稱「無糖」或「低糖」的食物也可能含有高能量、高脂肪或高鈉。 產品標籤上其他諸如「少甜」和「無加糖」等字眼未必能真正反映產品的營養素含量。同樣地,消費者可以查看營養標籤,找出食物營養成分的詳細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