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五年四月第一百零五期)- 焦點個案

二零一四年有關食肆及食物業的食物中毒個案回顧

食物安全中心
食物事故應變及管理小組
丘瀞慈醫生報告

本文就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的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在二零一四年接獲的本港食肆及食物業的食物中毒個案作出回顧。

與本港食肆及食物業相關的食物中毒個案

食物中毒在香港是法定須呈報的疾病。為保障公眾健康,中心和衞生署合作調查及監控有關食肆及食物業的食物中毒個案。在二零一四年,中心接獲216宗由衞生署轉介的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共有924人受影響。由衞生署轉介的懷疑食物中毒個案數字在二零零六年至二零一零年間逐年下降,過去數年轉趨平穩,保持在每年216至350宗之間(見圖)。

食物中毒個案數目

病原體及成因

在二零一四年所有個案中,由細菌引起的仍然佔大多數(80%),排在頭三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和蠟樣芽孢桿菌。至於病毒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全部都是因進食生的或未徹底煮熟的雙殼貝類而感染諾如病毒,佔中心接獲個案總數的12%。

在去年調查的216宗食物中毒個案中,最常見的三個成因分別是生吃的食物受污染、貯存溫度不當和食物未經徹底煮熟。

以下兩宗在二零一四年發生的食物中毒個案說明了保持良好衞生和採取食物安全措施對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性。

與進食受諾如病毒污染的生蠔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

諾如病毒是世界各地病毒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在香港,大部分由諾如病毒引致的食物中毒個案都與進食生蠔有關。飲用和進食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均有可能感染諾如病毒。由於諾如病毒較耐熱和耐酸,把蠔徹底煮熟才能消滅蠔隻體內的病毒。

二零一四年一月,中心接獲由衞生署轉介的四宗食物中毒個案,事件與進食生蠔有關,涉及三所食肆,有22人受影響。調查發現涉事蠔隻全部來自愛爾蘭。中心遂向有關方面發出業界警報,並暫停進口產自愛爾蘭有關地區的蠔隻。在採取以上控制措施後,本港再沒有出現相關的個案。

因飯盒貯存溫度不當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是一種能產生孢子的細菌,一般存在於肉類和家禽中。與這種細菌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通常涉及需要預先製作大量食物,並長時間把食物存放在不適當溫度下的情況。預防方法包括把食物徹底煮熟,並存放在安全溫度下,即攝氏60度以上或攝氏4度或以下。

二零一四年六月,中心接獲一宗集體食物中毒個案,共93名學童受影響。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個案中懷疑受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污染的飯盒是由一間食物製造廠供應。調查結果顯示,飯盒在由食物製造廠運送至學校的途中貯存溫度不當,歷時逾七小時可能是這次事件的肇因。中心要求該食物製造廠遵循良好衞生守則,尤其是要注意存放飯盒的正確溫度。其後中心再沒有收到新的相關個案。

結語

雖然有關食肆及食物業的食物中毒事件數目在過去數年維持在相對低的水平,但我們絕對不會掉以輕心。政府定當一如既往地努力保障食物安全,而業界和市民亦應時刻謹守"食物安全五要點",以預防食物中毒個案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