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二一年十月第一百八十三期) - 食物安全平台
牛隻所患的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症)
食物安全中心獸醫公共衞生組
B M HWANG獸醫報告
二零二一年九月三日,巴西農牧業和食品供應部確認,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及馬托格羅索州出現兩宗牛隻患上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非典型瘋牛症)的個案。在過去23年的監測中,巴西共有五宗牛隻患上非典型瘋牛症的報告個案。根據最近二零二一年五月的世界動物衞生組織第17號決議,巴西獲認可為「瘋牛症風險可忽略」級別國家。在世界各國,包括歐盟成員國、美國、加拿大及日本,至今發現了90多宗牛隻患上非典型瘋牛症的個案。
圖2:非典型瘋牛症自然地發生在年老的牛隻身上
何謂瘋牛症?
瘋牛症是一種漸進式的致命疾病,由名為「普里昂」的變異蛋白在牛隻的神經組織中積聚因而破壞神經系統所引致,特徵是在腦部中形成海綿狀的空洞。瘋牛症屬其中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又稱普里昂病),同類疾病包括綿羊和山羊的癢病、鹿的慢性消耗病、人類的克雅二氏症和非典型克雅二氏症,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法雷人」的「庫魯病」。
牛隻所患的瘋牛症種類
牛隻所患的瘋牛症分為兩種:牛隻進食受普里昂蛋白污染的飼料後患上的典型瘋牛症,以及相信是自然發生在牛羣中的非典型瘋牛症。
典型瘋牛症的傳播途徑及透過清除高風險部位作出防控
基於牛隻典型瘋牛症與人類非典型克雅二氏症的關係,使食用受瘋牛症病原污染的食物成為公共衞生關注事項。受感染動物的某些組織,即高風險部位,已被證實最有可能含有並因而傳播引致瘋牛症的普里昂蛋白。世界動物衞生組織指出,這些組織包括腦部、眼睛、脊髓、頭顱骨、脊椎、扁桃腺及迴腸末端。
典型瘋牛症在一九九零年代被視為重大威脅,但由於成功實施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發病率在過去多年已顯著下降,現時估計個案數目極低(接近零)。
何謂非典型瘋牛症?
在二零零零年代初期,由於加強了對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監測,因此發現了引致非典型瘋牛症的非典型普里昂蛋白。非典型瘋牛症的個案數目可算是微不足道。
非典型瘋牛症是自然和零星地發生的,相信是發生在所有牛羣中,但發病率甚低,並且僅在進行密切監測時才在年老的牛隻身上發現。
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顯示非典型瘋牛症具有傳染性。不過,仍然建議在牛隻飼料鏈中採取污染風險管理措施作為防範,例如防止高風險部位及肉骨粉加入動物飼料中。雖然世界動物衞生組織沒有建議對出現非典型瘋牛症的國家施加衞生或貿易限制,但兩個國家或地區可根據雙方訂立的雙邊衞生協定暫停牛肉出口。
公共衞生防控措施
典型瘋牛症構成食物安全問題,但至今沒有證據證明非典型瘋牛症同樣會構成食物安全問題。此外,由於仍然建議在牛隻飼料鏈中採取針對典型瘋牛症的相同污染風險管理措施作為防範(例如禁用高風險部位),因此非典型瘋牛症的食物安全風險得以進一步降低。
根據《進口野味、肉類、家禽及蛋類規例》(第132AK章)的規定,每批進口牛肉均須附有官方衞生證明書,證明適宜供人食用。
香港與巴西已建立牛肉進口協定。巴西當局簽發的衞生證明書須訂明關於傳染病、衞生守則及有害物質(包括藥物及化學物殘餘)的特定衞生要求,以及動物福利條文。至於衞生證明書針對瘋牛症所須訂明的要求,則包括肉類或肉類產品必須按照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陸生動物衞生法典》所提出的建議進行處理及生產,從而充分保證進口肉類適宜供人食用。
在下一期,我們會看看現時世界各地典型瘋牛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