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與食物安全
3.1 使用自購的便攜式輻射檢測儀器測量食物中的輻射水平可行嗎?
專業用的離子輻射檢測儀(一般稱為核輻射檢測儀)應具備所須的準確度和靈敏度並需由專業機構作定期校正,而一般自購的便攜式輻射檢測儀器,未必能達至所須的測量要求,亦可能沒有相關的專業認證和校準,並不能取代專業設備和人員所進行的輻射監測和評估。所以,市民若使用自購的核輻射檢測儀器未必可以評估食物的輻射水平。
3.2 發生核事故時,放射性物質是如何擴散?
在核電站損壞事故中,包含核裂變產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質會釋放到外部。放射性銫和碘是危害身體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若放射性裂變產物泄漏到空氣中,一些氣態及揮發性的輻射同位素可能會隨風散發到其他地區。這些看不見的放射性物質會像煙羽或煙霧般擴散到空氣中,部分則會沉積在地上。與有關地點距離越遠,煙羽所含的放射性物質濃度越低。香港與日本相距3000公里,這些煙羽飄至香港時將已大幅稀釋。
3.3 食物是怎樣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
煙羽中的放射性物質一旦沉積在植物、土壤或水中,便會進入食物鏈。動植物最初可能只有表層污染,及後經呼吸、攝取或進食受輻射污染的養分,體內組織便可能受到污染(例如動物進食大量受輻射污染的食物後,體內組織便會積聚輻射)。體內污染會隨時間遞減。表層污染多能靠沖洗清除,但內部污染則不能藉沖洗消除。人們可能直接或間接進食有關物質。所謂間接進食,就是食用某些動物(包括魚)製品,而那些動物卻曾進食受輻射污染的物質。即使煙羽沒有散發到人們居住的地區,人們仍有可能在輻射泄漏事故發生良久後因進食受到輻射污染的食物而攝入輻射物質。
3.4 食用受輻射影響的食物,會有機會導致出現甚麼問題?
天然輻射經常存在於四周環境中。人體新陳代謝過程通常會自行修復由低水平輻射造成的損害。當核電廠發生意外時,公眾一般不會受高劑量輻射影響。一般而言,核事故發生後在市場上出售的食物不會受高劑量輻射污染。市民不會因進食這些食品而對健康造成急性影響。若果暴露於大劑量輻射的情況下,受輻照的人會患上急性輻射病,出現噁心、嘔吐、異常疲倦、脫髮、皮膚灼傷及器官功能受損等急性症狀,需立即接受治療。而且,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有機會令人患癌風險增加。
3.5 我如何透過食物配製程序減少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適當的食物配製程序,例如清洗、擦抺、大力拭擦或去皮/摘去外葉,可減少食物表面上可能殘留的放射性污染。此外,亦可把受輻射污染的食物存放較長時間,以便當中的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核素可進行放射性衰變。
3.6 目前有沒有關於食物中放射性物質的國際標準?
食品法典委員會已就發生核事故或輻射事故後供人食用和在國際貿易中受污染食物的不同放射性核素含量訂出指引限值。這些指引限值適用於經沖調或配製後供人食用的食物。就食用者的一般輻射保護而言,如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沒有超逾相關的指引限值,有關食物應可供人安全食用。有鑑於嬰兒對個別放射性核素特別敏感以致會造成問題的事實,食品法典委員會已分別就"嬰兒食品"及"其他食物"的不同食物類別訂出指引限值。
3.7 碘-131、銫-134及銫-137會否天然存在於食物中?
碘-131、銫-134及銫-137是人工產生的裂變產物*,不會天然存於食物中。但是,這些放射性核素可能從民用(例如核反應堆)或軍用(例如地面核試)的核設施外泄至環境中,因而進入食物內隨食物鏈傳遞。因此,食物含有低水平的碘-131、銫-134及銫-137可能是因環境污染所致。在食物中驗出上述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代表可能受到核緊急事故產生的輻射污染。
*從核裂變過程中產生的核素或由這些核素進行放射性衰變而形成的其他核素,例如從鈾-235裂變過程產生的碘-131。
3.8 在甚麽情况下,食物安全中心會使用食物安全條例中的30條來禁止食物進口?
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根據第612章第30條,在有合理理由相信有需要作出命令,以防止對公眾衞生造成危險,或減少對公眾衞生造成危險的可能性,或緩解任何對公眾衞生造成危險的不良後果的情況下,可作出命令。有關命令可禁止進口和供應問題食物及命令回收該等食物。
3.9 如何評估人體從膳食接受的內輻射劑量(內劑量)?
內劑量是因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吸入空氣中的輻射物質所引起的輻射量。在我們的風險評估裡,內劑量指人體從膳食接受的輻射劑量。我們是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以下公式計算內劑量。
內劑量(Internal dose)
= 食品中檢測的輻射量 (Radiation level in food) x 食品消費量(Mass of food consumed) x 進食劑量系數 (Age dependent ingestion dose coefficient,因應不同放射性核素及不同年齡組而有所不同)x 進口/生產系數(Import/production factor,即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食物的比例)
3.10 哪類食物會在核事故發生後較容易受到污染呢?為什麼?
食物會因核事故而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放射性物質會在空氣中或隨雨水沉降,令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表面或動物飼料帶放射性。在這種情況下,葉面積大的葉菜實際上會截取到大氣中沉降的放射性污染物,因而令葉菜較易受放射性污染影響。另一方面,當奶牛進食了受早前飄出的放射性微塵污染的牧草,放射性核素很快會在牛奶中出現。因此,一般而言,供新鮮食用的食物(例如牛奶、葉菜及水果)會在核事故發生後首先較容易受污染。
視乎受污染地區的務農方法和核事故發生時農作物所處的生長階段或收成季節,穀類食物、塊根類農作物、其他農作物和以動物製成的食品可能在較後時間才會受到污染。
3.11 在食物中的放射性核元素鈈是否對人類健康危害非常高?
放射性核元素鈈主要是透過呼吸進入人體。進食了被鈈污染的食物,只有極微量的鈈會被胃腸道吸收,大部分透過排泄物排出體外,雖然鈈可引致人類患癌,不過極微量的鈈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