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食物專題調查結果滿意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最近完成一項普及食品專題調查,評估火鍋食物的食用安全。結果顯示,約五百六十個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中心發言人今日(二月十七日)說:「香港市民喜歡吃火鍋,尤其在冬季更為流行。鑑於火鍋材料、佐餐飲品和醬料在製作過程可能會添加了染色料、防腐劑、塑化劑和順丁烯二酸等食物添加劑,中心因此進行是次專項食品調查,適時為消費者及業界提供有關食品的安全資訊。」
中心從食肆、食物製造廠、超級市場、雜貨店及街市抽取不同種類的火鍋食物樣本,包括肉類製品(包括牛丸、豬肉丸、炸豬皮等)、水產製品(包括魚蛋、蝦丸、墨魚丸、魷魚等)、蔬菜及豆製品(包括木耳、魔芋、豆腐、腐竹、生根等)、湯底、飲品(包括酸梅湯、竹蔗汁/水等)和醬料,進行化學和微生物測試,及評估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標籤是否符合規定。化學測試包括染色料、防腐劑(包括吊白塊)、塑化劑、順丁烯二酸及金屬雜質;微生物測試包括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沙門氏菌及金黃葡萄球菌。
雖然測試結果全部滿意,但發言人提醒公眾,食物安全是社會各階層的共同責任,食物供應鏈各環節(即由農場、食物製造商到食物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均須執行安全措施。他提醒業界不應接受超越生產能力負荷的訂單,並應遵從有關法例規定及符合優良製造規範,適當地使用法例准許的食物添加劑。收貨時,必須檢查食物和食物材料的質量。
此外,他建議食物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在處理食物時應奉行以下的「食物安全五要點」:
精明選擇
----
* 到衞生及可靠的店鋪選購火鍋材料或湯底,宜多選新鮮的食物;及
* 如購買預先包裝食物或湯底,要檢查包裝是否完好,亦要留意標籤上的有效食用日期。
保持清潔
----
* 配製食物時,要注意食物及個人衞生,所有食物材料均要徹底清洗乾淨;
* 清洗蔬菜後,把蔬菜浸泡在清水中一小時,以減少殘餘除害劑的含量;
* 禽肉、豬肉及牛肉清洗後,應切成薄片,這樣會較易煮熟;
* 洗擦乾淨貝類海產(如帶子及象拔蚌等)的外殼,並去除內臟;
* 在進食及處理食物材料前,雙手必須徹底清洗;及
* 如果手上有傷口,應以防水膠布妥善包紮傷口或戴上手套,才處理食物。
生熟分開
----
* 購物時,先選購預先包裝食物,最後才選購生的肉類、家禽和海產;
* 在選購和運送食物途中,生的肉類應與其他食物分開擺放,避免其汁液污染其他食物;及
* 在烹煮過程中,小心處理並要徹底分開生和熟的食物,使用兩套不同款式的筷子和用具來分開處理生和熟的食物,避免桌上的生熟食物互相接觸而導致交义污染。
徹底煮熟
----
* 在整個進食過程中,要待湯汁徹底沸騰時才把鍋內已徹底煮熟的食物取出。每次加添水或湯汁後,應待水或湯汁沸騰後才再烹煮食物;
* 焯蝦應待蝦殼變成紅色及蝦肉變白色不透明後才進食。至於除殼的蠔,則應在沸水中烹煮最少三分鐘才進食;及
* 若選用雞蛋作為火鍋材料,在進食前要洗淨蛋上的污漬,在處理或接觸雞蛋後,要徹底洗淨雙手。如發現蛋殼有裂痕,就要即時棄掉,因為有裂痕的蛋會較易受到致病的微生物污染。由於蛋內可能存有致病的微生物,切忌將熟食蘸上生蛋後進食。
安全溫度
----
* 大部分的火鍋材料都應存放在攝氏四度或以下的冷凍格內,冷藏食物則應放在攝氏負十八度或以下的冰箱內;及
* 不能將冷藏食物放在室溫下解凍,否則細菌便有機會在食物內快速滋生。可把冷藏食物放在雪櫃冷凍格內或使用微波爐解凍。
發言人說:「享用火鍋時,亦應注意進食分量及營養均衡的原則。為減低脂肪攝入量,最好選擇清湯作湯底,因為它較骨湯、沙茶及麻辣鍋底等含較少脂肪。先進食蔬菜然後才進食肉類,增加飽肚感,避免進食過量。此外,市民應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少食脂肪含量較高的肥肉及動物內臟,並盡量少用醬油及調味料。如火鍋產品附有營養標籤,應留意有關營養成分的資料,小心選擇脂肪、鈉和糖含量較低的食物。」
完
2015年2月17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