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零七年三月第八期)-食物安全平台

食物中的甜味剂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郭丽仪女士报告

甜味可以增添人们进食的乐趣。在消费者追求保持健康体重的年代,对低热量的甜味食品需求不断上升。

过去数十年,另类甜味剂的应用日广,除了用作餐桌甜味剂外,还是汽水、糖果、口香糖、乳酪和甜品等不少食物和饮品中的常见配料。

插图﹕常见的低热量无糖产品包括口香糖、汽水及糖果

什么是甜味剂?

从广义而言,甜味剂是用作添加甜味的物质,不论其会否提供热量。传统甜味剂指各式各样的糖,当中最为人熟悉的是蔗糖。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和新陈代谢过程后可产生每克4千卡热量。另一方面,糖醇(又称为多元醇或多羟醇)亦属于碳水化合物,但不会为人体完全吸收和分解,因而每克提供较少热量(通常介乎每克1.5至3.0千卡热量)。糖醇的甜味通常较糖低,常见例子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及木糖醇。

低热量甜味剂(例如天冬酰胺、糖精和醋磺内酯钾)由于只含很少甚或不含热量,故又称为非营养性甜味剂,其甜味大大高于糖,在食物中使用极小量便能提供足够的甜味,并减少食品的热量。举例来说,1克天冬酰胺可取代200克蔗糖,前者只提供4千卡热量,而后者则产生800千卡热量。

根据本港食物法例的定义,"甜味剂"并不包括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或多羟醇。下文将会集中论述低热量甜味剂。

为什么使用低热量甜味剂?

低热量甜味剂有助消费者减少摄入热量和控制体重。由于这类甜味剂不会影响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因此可有助控制糖尿病等长期病患。有专家认为,在食物中以低热量甜味剂代替糖不会引致蛀牙问题。

现时,市面上有不少低热量甜味剂,常见例子的一般资料撮列于表一。不同的低热量甜味剂经常会混合使用,这样可产生协同作用以达至更高的甜度,并能调制出最为消费者接受的味道。举例来说,低热量汽水便经常混合使用了天冬酰胺、醋磺内酯钾和环己基氨基磺酸。

表一:低热量甜味剂的一般资料

低热量甜味剂安全吗?

低热量甜味剂须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估其安全性,并订定相关的每日可摄取量,然后才获准在食物中使用。有关中学生从饮品及糖果类产品中摄入指定低热量甜味剂的本港研究显示,摄入量一般及偏高的中学生所摄取到的甜味剂分量都低于专家委员会订定的每日可摄取量。

过去某些低热量甜味剂的安全曾引起争论。举例来说,糖精就曾因可令实验室动物患膀胱癌而受人关注。世界各地不少科学机构(包括国际癌病研究机构)在九十年代对糖精重新作出评估,认为那些质疑糖精安全性的动物数据并不适用于人类。现时,超过100个国家准许在食物中使用糖精。

不过,有些特定人士须留意天冬酰胺等甜味剂。天冬酰胺经人体消化后,会分解为苯丙氨酸和天冬胺酸两种氨基酸及甲醇。苯丙酮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患者由于体内不能正常分解苯丙氨酸,故须限制饮食中的苯丙氨酸(包括天冬酰胺)摄取量。

如何规管甜味剂?

《食物内甜味剂规例》(第132U章)订定了八种现时获准在本港食物中使用的低热量甜味剂,即醋磺内酯钾、缩二氮酸基酰胺、天冬酰胺、天冬酰胺-醋磺内酯盐、环己基氨基磺酸(和钠、钾、钙盐)、糖精(和钠、钾、钙盐)、三氯半乳蔗糖和索马甜。由二零零七年七月起,本港市面上的预先包装食物如含有甜味剂等食物添加剂,必须在食物标籤上列明其作用类别及本身所用名称或识别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