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二二年八月第一百九十三期) - 文章一

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产生的耐热毒素:
食物烹煮后不应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的原因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庄梓杰博士报告

最近,本地一食肆的炒饭样本检出含过量蜡样芽孢杆菌。在一般情况下,烹煮和翻热可确保食物安全,但食物烹煮后若处理不当,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等细菌便会有机可乘,产生耐热的毒素,导致食物中毒。现在我们来看看细菌如何在已烹煮的食物中繁殖,以及我们可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食物烹煮后处理不当存有风险

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在食物中的含量通常很低,一般不会引致食物中毒。这些细菌必须生长至很大数量,才能在食物中产生足以致病的毒素。食物烹煮后处理不当,例如长时间贮存在环境温度下,便会造就细菌滋生的机会。

虽然烹煮可以有效杀死金黄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的繁殖细胞,但蜡样芽孢杆菌能以孢子形式存在,这些孢子可抵受正常的烹煮温度,必须经过高温处理(例如以摄氏121度加热3分钟)才能消灭。然而,烹煮的热力不仅促使孢子生长成为繁殖细胞,还会杀灭其他竞争的微生物,提供有利繁殖细胞生长的环境。同样地,如果食物烹煮后受金黄葡萄球菌污染,由于其他微生物已被杀灭,金黄葡萄球菌便可以在食物中大量繁殖。这些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翻热也不能将之消除。因此,食物烹煮后应正确处理,以减少这些细菌产生毒素的风险。

避免交叉污染及危险温度

首先,尽可能减少这些细菌造成污染是十分重要的。保持食物配制区清洁,可防止来自环境的污染,包括蜡样芽孢杆菌的孢子。在配制食物时,食物处理人员应遵守良好卫生规范,例如经常洗手和随手清洁食物接触面。金黄葡萄球菌通常存在于人类的鼻腔、咽喉、头发及皮肤。在处理配制好的食物时,可以使用口罩及发网,以防止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金黄葡萄球菌造成污染,同时应使用防水胶布复盖手部伤口。

为了避免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尤其是食物中难以有效消灭的蜡样芽孢杆菌孢子,在烹煮后抑制细菌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鲜烹制的食物应尽快食用,否则应热存于摄氏60度以上的温度,例如预先烹制以供午膳时间出售的炒饭。新鲜制作的食物亦可将之冷却,以供冷食(例如豆浆)或再进行加工(例如降低蒸饭的湿度以制作炒饭)。如进行冷却,应在两小时或更短时间内把食物由摄氏60度降温至摄氏20度,然后在四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在雪柜中由摄氏20度降温至摄氏4度(见图1)。这些时限有助防止食物长时间放置在环境温度下,从而防止危险细菌滋生。


 
图1:在烹煮后安全冷却新鲜制作的食物

如果食物经冷冻后供热食,应彻底翻热至中心温度最少达摄氏75度,但不应翻热超过一次,以免重复置于危险温度下。

注意事项

  1. 烹煮和翻热把细菌杀死,在一般情况下可确保食物安全,但其后食物若处理和贮存不当,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便会有机可乘,产生耐热的毒素。

  2. 烹煮的热力能诱发蜡样芽孢杆菌的孢子发芽成为繁殖细胞,还会消灭其他微生物,提供有利繁殖细胞及造成污染的金黄葡萄球菌生长的环境。

  3. 食物烹煮后如非立即食用,应放置于摄氏60度以上的温度,或迅速冷却,以防止造成污染的细菌滋生。

给业界的建议

给市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