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二零零九年八月第三十七期)-食物安全平台
基因改造食物:耐抗生素標示基因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周淑敏女士報告
除了上一期提及的致敏性外,基因改造食物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亦引起公眾關注。我們將會在今期探討有關使用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的安全問題。
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的作用
耐抗生素標示基因(例如耐卡那霉素*基因)通常在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研發過程中用來識別轉化細胞。在基因工程進行初期,科研人員往往難以確定植物細胞是否已經攝入目標脫氧核糖核酸。為方便識別已植入轉基因的細胞,科研人員會把耐抗生素標示基因與有關基因連接,同時轉移至植物細胞內。由於耐抗生素標示基因對有毒的抗生素具有抗性,帶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和有關基因的細胞便可在含有相關抗生素的培養基中生存。科研人員其後會從轉化細胞(見圖1)種植出帶有有關基因的基因改造植物。雖然耐抗生素標示基因在成功研發出轉基因植物後便再無用處,但它們仍然會留存在該植物內。
基因改造農作物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引起的關注及安全問題
基因改造農作物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令人關注到,人類腸道中的細菌可能會從經消化的基因改造植物釋出的脫氧核糖核酸中,攝入耐抗生素標示基因,因而對抗生素產生抗性。一旦致病微生物攝入耐抗生素標示基因,這種基因轉移可能會減低抗生素的功效,影響人體健康。
基因轉移的機會
雖然基因轉移一直是理論上可能出現的風險,但世界衞生組織及食品法典委員會均指出,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由植物轉移至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的機會很低,因為耐抗生素標示基因須經過多個繁複的步驟才可轉移和穩定地表達。此外,近年的人類研究亦顯示,沒有一種基因改造物質在經過整個消化管道後仍能保持完整,故此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攝入仍具有功能的脫氧核糖核酸的機會微乎其微。
耐抗生素標示基因及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的基因改造農作物的安全問題
國際及多國食物安全機關已就基因改造植物中的常用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的安全問題作出評核。直至目前為止,並無證據證明現時使用的耐抗生素標示基因會損害人體健康。
至於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則會與任何新研發的基因改造植物一樣,必須先接受安全評估,然後才獲准推出市場,而有關當局將會考慮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產物的安全問題和有關抗生素的臨牀重要性等因素。如有關資料的評估顯示,農作物含有該種耐抗生素標示基因或該種基因產物會影響人體健康,該種標示基因或基因產物便不得存在於食物中。
耐抗生素標示基因以外的其他選擇
有關當局已採取預防措施,鼓勵科研人員採用不會令基因改造植物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的轉化技術,包括在成功轉移基因後移除耐抗生素標示基因,以及使用其他標示基因(例如耐除草劑的基因)代替耐抗生素標示基因。
雖然公眾關注到衍生自基因工程的食物可能會引致過敏和含有耐抗生素標示基因,但現時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基因改造食物均通過安全評估,可供人安全食用。
詞彙
基因 | 遺傳物質的單位,記載了一切用作製造細胞內蛋白質的所需資料,從而決定生物的特性。 |
---|---|
基因改造食物 | 任何屬於基因改造生物或衍生自基因改造生物的食物。 |
轉基因 | 被植入至宿主生物體內的有關基因。 |
* 卡那霉素一向用於治療結核病和某些經由性接觸傳染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