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四年八月第九十七期)-食物安全平台

食物中的致癌物質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游天頌先生報告

我們這三期一直在探討食物、致癌物質與癌症三者之間的關係,本文為該系列之完結篇。

本系列首篇曾提過,我們日常中很多食物都含有致癌物質。雖然把這些致癌物質徹底清除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把致癌物質減到最少。下文將藉一些常見例子,說明如何減少致癌風險。

黃曲霉毒素

食物受黃曲霉毒素污染是全球普遍的現象。據估計,全球達25%的食用農作物受霉菌中的強烈致癌物污染,這種情形在潮濕炎熱的氣候下更加嚴重。我們攝入黃曲霉毒素,主要是因為吃了受污染的食物如粟米、花生、穀物、堅果和乾果等。由於穀類食品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情況在世界各地非常普遍,攝入少量黃曲霉毒素是在所難免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建議本着"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原則",將黃曲霉毒素的攝入量減到最少。這意味着以目前的農耕和生產技術,如要農作物中完全不含或徹底清除這些強烈致癌物,便須面對一大部分農產品被退,無法供應市場的後果。

讓我們以巴西果仁為例,說明"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原則"的作用。據JECFA估計,從理論上來說,假設沒有設立巴西果仁中黃曲霉毒素含量的上限,巴西果仁中黃曲霉毒素的平均含量將為每公斤20微克,國際市場上被退的巴西果仁為零。另一方面,如設上限為每公斤20微克,則平均含量將為每公斤2.4微克,有11%巴西果仁被退;如上限為每公斤4微克,則平均含量將為每公斤1.2微克,有17%巴西果仁被退。

砷是一種金屬物質,既是自然存在,亦可由人類活動產生。飲用水和食物是人體攝入砷的主要來源。一般來說,無機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有機砷大。陸生食物一般砷含量偏低,大米是一個顯著的例外。與其他農作物相比,大米特別容易積聚砷。如土壤本身天然或因污染而含大量砷,在該處種植的大米的砷含量將會更高。有報告指大米的無機砷含量最高可達每公斤510微克,而其他食物的無機砷含量通常不會超過每公斤100微克,平均含量一般少於每公斤30微克。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結果顯示,由於本港市民以米飯為主食,我們難免會從米飯中攝入一些砷。

酒精、中式鹹魚和醃製肉類

雖然已知酒精飲品可導致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和女性乳癌等多種癌症,但各地仍有成年人飲用酒精飲品。

中式鹹魚在製作過程中會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我們進食火腿和臘腸等醃製肉類後,體內亦會產生這種致癌物。醃製肉類添加的硝酸鹽除了令肉色鮮艷和提高風味外,還可抑制肉毒桿菌產生毒素。純以含致癌物為由而禁止這些食物是不切實際的。

預防癌症 減少從膳食攝入致癌物質

食物中的致癌物質雖然無法根除,但可採用各種方法把危害減到最低。對於不可避免的污染物如黃曲霉毒素,國際上普遍秉承"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原則",針對每種農作物採用最佳的種植方法,並設立相應的黃曲霉毒素含量上限。對於食物添加劑如醃製肉類中的硝酸鹽,則按其達到所需效果的最低分量來制定使用上限。醃製肉類等鹽醃食物,尤其是中式鹹魚的食用量務必適可而止。不要飲用酒精飲品。把致癌污染物合理地減到最低;避免或減少進食含致癌物的食物;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模式等都是一些可行的防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