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
温度14.0°C
相对湿度76%
天气最后更新 15:10

刊物

食物安全广播站 第100期(2025年3月)

食物安全广播站

专题特写

跨境食品杂货-安全合法最重要

自香港与内地通关后,跨境食品杂货日益受欢迎。有些人或会从内地购买新鲜及即食食物,再经各个出入境管制站带回本港。消费者应保持小心谨慎,确保食物安全,并遵从相关法例。本文将重点讲述本港对入口食物的相关规例要求、探讨跨境食品杂货的食物安全疑虑并讲述从购买到贮存的一般食物安全原则。

进口食物时要注意规例要求

野味、肉类、家禽及蛋类等食品是消费者的常见选择,但这些食品都是本港受规管食物。根据《进口野味、肉类、家禽及蛋类规例》(第132AK章),每批次的受规管食物,无论是自用与否,必须附有由来源地有关当局签发的卫生证明书或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的书面准许(图)。根据第132AK章,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五万元及监禁六个月。


图:进口受规管食物须附有有效卫生证明书

《冰冻甜点规例》(第132AC章)及《奶业规例》(第132AQ章)规定,从制造来源地进口冰冻甜点、奶类或奶类饮品必须获得食环署批准,否则不得在香港售卖。此外,海产入口商应先向来源地发证实体申领卫生证明书,然后将证明书随货附上,以证明所入口的海产适宜供人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仅转换食物包装设计和物料,例如用锡纸包裹生肉或以真空包装肉类,对有关规例的执行没有任何影响。消费者在携带食物进入境时,应遵守相关香港法例。食安中心已加强堵截和采取执法行动,安排检疫侦缉犬于各陆路边境管制站协助执法。

跨境食品杂货有什么食物安全问题?

有些消费者,喜欢一次购买多种食品,包括烧味等即食食物及新鲜蔬果等生的食物。混合这两类食物有可能导致即食食物与生的食物发生交叉污染。混合生与即食食物或会引致病原体交叉污染到即食食物。

此外,预先包装食物的食物标籤和营养标籤格式或会与本地出售的食物不同。有些食品标示的可能是生产日期而非本港标籤规例规定的「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或「此日期前最佳」的日期。此外,营养标籤上显示的营养资料与本港规定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引致错误解读。

由于市场与家宅之间的远距离,食物在购买后或要一段长时间才能运送到家。购买的食物在配制或冷存前或已放在胶袋内多个小时。将食物(特别是即食食物)贮存在不适当的温度下,不仅有可能导致食物变质,还会导致购买的食物出现细菌繁殖。

保障食物安全的秘诀

最好为生的食物和即食食物准备不同的购物袋。生的食物应分开放在购物袋内,防止汁液污染其他食物。购物袋的物料应是不透水的,最好可封口,以减少食物受周围环境污染。

购买预先包装食物时,应细阅食物标籤内容。印在包装上的日期或有到期日以外的其他信息。不要购买已过到期日的食物。此外,可取的做法是参阅配料表和营养标籤以了解食物的配料和所含的致敏物,以便作出明智的选择。

冷食和热食应分别存放在隔热袋及冰袋内。对于购买后存放在摄氏4度至60度的危险温度范围内的即食食物,应遵循2小时/4小时原则。到埗后应尽快把即食、冷藏及冷冻食物存放在雪柜内,以保持食物的品质。

注意事项

  1. 进口包括野味、肉类、家禽及蛋类的受规管食物必须附有有效卫生证明书及/或食环署的书面准许。

  2. 即食食物受生的食物交叉污染、错误解读食物标籤和营养标籤及食物长时间存放在不适当的贮存温度是跨境食品杂货的食物安全疑虑。

  3. 分开存放生的食物和即食食物、正确解读标籤及把即食食物存放在保温容器内,可减低食物安全风险。

给业界的建议

  • 从可靠的供应商采购入口食物,受规管食物应附有有效卫生证明书。

食安仔教室

贝类毒素-贝类海产爱好者的大敌

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分别在二零二四年四月及五月接获卫生防护中心转介共两宗怀疑麻痺性贝类中毒及神经性贝类中毒的个案,这两宗个案的患者在家中进食多种贝类海产包括响螺、扇贝、贵妃蚌、海螺及花螺后一小时内出现症状。本文将概述贝类毒素的来源、感染途径、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食物的控制措施。

贝类毒素是什么?

贝类毒素是一组由名为双鞭毛藻的藻类产生的天然毒素。世界各地均曾报道由各种贝类毒素所引起的人类中毒个案,当中较为重要的贝类毒素类别包括麻痺性贝类毒素、下痢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失忆性贝类毒素及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这些贝类毒素的资料及不同的贝类中毒症状早前已作探讨。

贝类海产如何受贝类毒素污染?

贝类毒素大部分源自由微藻引发的有害藻华,通常称为「红潮」。因贝类海产是滤食性动物,他们会把水抽进其体内、过滤并吃下藻类及其他食物粒子。当红潮发生时,贝类海产滤食进大量毒藻后,毒素便会在其体内积聚,令吃下这些贝类海产的人中毒(图1)。部分曾涉及贝类中毒的贝类海产包括青口、蚬、蠔、扇贝、响螺、海螺和象拔蚌等。

按风险为本原则抽取样本及选择测试

选择食物样本和测试项目时,采取的是按风险为本的原则,高风险食物、以往不合格样本、本地或海外的食物事故报告、情报及备受公众关注的事项较为优先。食安中心定期会进行内部检讨,以应对新的法例与标准。测试范围包括化学、微生物及辐射危害,涵盖食物添加剂及污染物,以至病原体及辐射项目,以及抗菌素耐药性细菌。

食物监测计划在实行前会交予经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复核。此外,一个工作小组负责专注应对通过网上平台购买食物所带来的独特挑战,调整监测方法以适应现时的购物趋势。这些监测行动的结果及工作小组的进展定期会向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汇报,有助增加透明度并持续改善食物安全措施。

图1:贝类海产滤食有毒藻类,并聚积毒素在体内,最后可能引致人类出现贝类中毒。

贝类毒素的控制措施

由于贝类海产可能含有贝类毒素,以及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因此贝类毒素成为与贝类相关的最重大危害之一。贝类海产积聚的毒素数量及毒素停留在组织的时间会因海产的品种而异,也取决于海产的生长环境。据报,部分贝类海产在受毒素污染后长达数月的一段长时间内仍保留毒性。目前并无实际可行的方法去除受贝类毒素污染的贝类海产。

国际间对贝类毒素的管控主要透过实施藻类毒素监察计划来实现,即监察海域贝类捞捕区或养殖区内有否出现可产生毒素的藻类。不同地区也会对贝类海产的肉进行贝类毒素水平测试。若发现有毒藻类大量繁殖或验出贝类毒素达到危险水平,受影响的海域便会封闭,暂停捞捕或生产贝类海产,直至调查确定海产的毒素处于安全水平。香港也有施行类似的监察计划。

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和食物贸易全球化,贝类海产的食品可运送到世界各地。因此,除了在贝类海产捞捕区推行监察计划,各地亦有实施食物监测计划,对市面的食品进行贝类毒素测试。

迷思与事实

从外观可否判断贝类海产是否含有贝类毒素?

不可以。含有危险水平贝类毒素的贝类海产在外观或口感上没有任何分别。因此,肉眼不能区分有毒和无毒的贝类海产。化验是唯一可检测贝类毒素的方法。

烹煮能破坏贝类毒素,令贝类海产可安全食用吗?

贝类毒素耐热,烹煮、冷藏或其他配制食物的程序均不能破坏这些毒素。不过,由于贝类毒素主要集中积聚在贝类海产的内脏,在进食前尽量除去并弃置所有内脏,可减低贝类中毒的风险。

注意事项

  • 贝类毒素由名为双鞭毛藻的藻类产生,烹煮、冷藏或其他配制食物的程序均不能破坏这些毒素。

  • 肉眼不能区分有毒和无毒的贝类海产。

  • 一般而言,贝类毒素集中积聚在贝类海产的内脏。进食前除去并弃置所有内脏,可减低贝类中毒的风险。

给业界的建议

  • 妥善保存交易记录,以便在有需要时追溯源头。

  • 不要接收来历不明的贝类海产。

食肆现场

猪颈肉-可供安全食用吗?

猪颈肉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2024年3月,有新闻报道称,中国内地阜阳发生食品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品质欠佳的猪颈肉,据称有关猪颈肉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报道指食用以这种猪青肉制作的肉制品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在2024年3月19日发出的食物事故报表中报告此事。食安中心进行的初步调查没有发现受影响食品在港出售或进口本港。 

猪肉是受欢迎的肉类,在本地也是用以配制多种菜式的常见食材。政府在不同层面实施管制措施,确保供应本港市场猪肉的食物安全。

对供港生产猪肉活猪的管制措施

大部分活猪均是从中国内地输入的,其余活猪则来自本地农场。为保障食物安全,进口猪只必须采购自注册农场并附有有效动物健康证书。另一方面,本港猪场受到渔农自然护理署监管。所有猪只均须在本港两间持牌屠房,即上水屠房及荃湾屠房屠宰,并在屠房通过严格的宰前及宰后检验。

在宰前检验中,怀疑患病或受伤的猪只会被筛选作隔离屠宰。肉类检验由合资格的卫生督察负责进行。若卫生督察认为牲口感染疾病或其状况导致屠体、内脏或受感染部分不适宜供人食用,便会没收整个屠体、内脏或受感染部分,并安排将之销毁。 

此外,根据《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化学物残余)规例》(第139N章),进入屠房的每批猪只均会被抽取尿液样本进行农业化学物及兽医药物残余测试。当中若发现有样本含有违禁化学物残余,在屠房内的相关批次的猪只便会禁止进入食物链及被销毁。 

上述措施能确保从屠房放行到市场出售的所有肉类均适宜供人食用。

图:本港屠房在宰前及宰后对猪只进行的检验。

香港对进口猪肉的规管

《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132章)第54条订明有关食物安全的基本规定,即不得出售不宜供人食用的食物。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物必须适宜供人食用。在本港,进口猪肉受《进口野味、肉类、家禽及蛋类规例》(第132AK章)规管。该规例第4(1)(a)条规定进口的肉类、家禽或蛋类必须附有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认可的发证实体所签发的卫生证明书。

香港对猪肉和猪肉产品的食物安全监察

食安中心同时从入口、批发和零售/餐饮等多个层面抽取食物样本,当中包括猪肉和猪肉产品,以进行日常食品、专项食品及时令食品调查,并会在需要时采取跟进行动。

给业界的建议

  • 活猪贸易商应从已获批准的供应商购买猪只。

  • 猪肉商应从已获批准的供应商采购猪肉。

  • 食物业经营者应保持良好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并按照上述给市民的建议确保猪肉彻底煮熟。

安乐查饭+业界讲座+食安指引

安乐查饭

「安乐查饭」 计划介绍

为了促进业界遵守「食物安全五要点」及良好卫生规范,在日常营运中做好食物安全工作,食安中心整合了现有的风险传达渠道,推出全新的「安乐查饭」食物业界沟通平台,以提供更实用的食安资讯,配合食肆营运上的需求。

「安乐查饭」平台透过WhatsApp、电子邮件及专题网页等形式,向业界传达最新的食安讯息(包括食安指引及法例修订内容),并会因应食肆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发出警报,提醒业界须注意的事项,以免重蹈复辙,从而减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在「安乐查饭」计划下,食安中心将陆续推出新的专题网页和风险资讯交流平台,另外会为业界编订适切的教材,并为厨房职工提供不同的工作坊,以提高从业员的食安和卫生意识。欢迎业界人士扫描二维码,下载「安乐查饭」计划登记表格,适时接收最新的食安资讯。



业界讲座

2025年度食物业界讲座

食安中心将于2025年3月至10月期间举办2025年度「食物安全重点控制」与「良好卫生规范」业界讲座及工作坊,向食物业从业员宣传处理食物的正确方法,务求透过饮食业积极参与,以及政府与业界通力合作,共同推广「食品良好卫生规范」,并推动业界在食物制造过程中实施「食物安全计划」,以提升食物安全水平。

讲座以粤语进行,参加者会获发出席证书。 详情可留意食安中心网页的最新消息。

https://www.cfs.gov.hk/sc_chi/whatsnew/whatsnew_act/whatsnew_act.html

食安指引

食物回收计划的食物安全实务指南

为善用社区的食物资源,推行食物回收计划,即把捐赠的食物收集起来,再分派给有需要的人士,既可解决他们的膳食问题,又可减少浪费食物。食物回收计划分为不同类型,分别在于所收集的食物种类和当中涉及的食物处理过程。食物银行通常会收集捐赠的食物并贮存在仓库,再通过其分发点(例如食物贮存室)再分发;社区厨房则常常会参与食物加工过程,例如翻热和烹煮。此外,部分食物回收计划提供派发回收食物和膳食的服务。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与食物回收计划有关的食物安全资讯,请透过以下连结或扫描旁边的二维码于网上浏览或下载指引参考。

https://shorturl.at/klVcq

中心动向

1. 为中文大学学士课程学生举办的简介会

一如既往,食安中心于10月14日,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社区健康理学士及公共卫生理学学士课程的学生举办了一个简介会,介绍食物环境卫生署在香港食物安全监察及管制方面的工作,让同学对食安中心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协助他们谋划职业方向,在专业上寻求专业发展。


2.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安中心)举办大亚湾应变计划讲座

食安中心在11月26日联同各相关政府部门 (包括卫生署及机电工程署) 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大亚湾应变计划讲座。讲座当日,各部门代表逐一讲解其部门的相关工作范围,包括核电生产、辐射监察、摄取辐射途径、食物进口监测、污染物及废物管理、辐射器材及防护装备监测等,让同事获得应变计划的最新资讯。

3. 第八十七次业界谘询论坛

食安中心在2024年12月13日举办了第八十七次业界谘询论坛,议题包括应对食物中的抗菌素耐药性问题-业界篇、共享厨房的食物安全指引、培养肉的安全评估要求及从内地进口肉类及家禽至香港等,与业界交流意见。有关活动的详情,请浏览网址:

https://www.cfs.gov.hk/sc_chi/committee/Notes_and_Presentation_Materials_TCF87_20241213.html

4. 食安中心参与第58届工展会

工展会是本港一年一度的大型户外展销嘉年华,第58届工展会于2024年12月下旬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一如以往,食安中心亦有参与今届工展会,藉此向公众宣扬食物安全信息。食安中心于2024年12月30日及31日一连两日在工展会设置摊位,派发食物安全宣传单张、小册子和纪念品,以推广食物安全。摊位吸引了大批巿民参观,十分热闹。

问问食安小队

鸡蛋知「色」你识唔识?

传闻话:想知边款鸡蛋嘅营养价值高啲,要睇 蛋壳 嘅颜色?!食安妹妹 话你知 啡壳蛋 同 白壳蛋 嘅营养成分不相伯仲,无明显差别; 而鸡蛋壳嘅颜色主要系受鸡只嘅种类所影响。

至于 蛋黄 嘅颜色点解有深浅之分,部分原因系基于鸡只饲料中所含有嘅色素成分~如果鸡只饲料中含有较多类胡萝卜素(一种天然存在喺植物嘅色素),例如粟米、红萝卜嘅成分,生出嚟鸡蛋嘅蛋黄颜色就会较为深色。

食安小队 再同大家开心share拣蛋小知识:

  • 向可靠嘅商户购买有壳蛋;

  • 拣外壳无裂纹、无蛋液漏出嘅有壳蛋;

  • 如要制作含生或未煮熟嘅蛋类菜式,例如滑蛋、布甸等,记得用经巴士德消毒(Pasteurised)嘅蛋。

深入重温拣蛋嘅学问: https://shorturl.at/WlhFe

增值小测试

1.  根据《进口野味、肉类、家禽及蛋类规例》,携带哪些食品入境时必须附有卫生证明书或食环署的书面许可?

  1. 新鲜蔬果

  2. 冰冻甜点

  3. 野味、肉类、家禽及蛋类

  4. 即食食品

2.  经巴士德消毒(Pasteurised)的鸡蛋用于制作滑蛋或布甸的好处是甚么?

  1. 增加鸡蛋嘅香味

  2.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3. 提高菜式嘅颜色

  4. 增加蛋嘅黏度

3.  下列哪一个描述是正确的?

  1. 双鞭毛藻产生的贝类毒素可以通过烹煮、冷藏或其他配制食物的程序破坏

  2. 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贝类海产的内脏

  3. 肉眼可以区分有毒和无毒的贝类海产

  4. 贝类毒素对人体无害

食安仔忙什么?

慎防三文治的食物安全风险

2024年5月,越南发生了多宗怀疑食物中毒个案,与在一家食肆进食名为“bánh mì”的越式三文治有关。对患者进行的抽血化验显示患者体内有大肠杆菌,一种常见于牛肉、芝士及水果等新鲜农产品的细菌。媒体报道指室温偏高也能助长细菌在食物内滋生。

三文治注1属高风险食物,原因是制作过程中通常需以人手处理,容易增加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三文治也可能含有容易变坏的配料,稍一处理不当,便有可能被细菌污染。业界应在零售店铺装设适当及足够的冷存设备,并贮存或展示三文治在摄氏4度或以下。市民应向持牌食物业处所购买食物,包括三文治。购买或配制三文治后应立即进食或存放在安全温度。

注1: 有关如何制作安全三文治,欢迎浏览以下网页或扫描旁边的二维码下载「三文治-给食物业的食物安全指引」参考。 https://shorturl.at/XcNmz

最近修订日期: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