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痳痺性贝类毒素?

  1. 痳痺性贝类毒素是通常存在于双贝类体内的一组天然毒素,可溶于水中,既耐热又耐酸。不同毒素的毒性各异,当中以蛤蚌毒素的毒性最为剧烈。
  2. 进食受痳痺性贝类毒素汚染的贝类,可导致中毒。
  3. 痳痺性贝类毒素来自贝类所吃的浮游微生藻。蚬、青口、蠔、扇贝、带子等双壳贝类,通常是造成贝类中毒的媒介,因为它们是滤食性生物,容易摄取水中的毒藻。
  4. 当所摄取的藻类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会积聚在贝类的组织内,尤其是在内脏部分。贝类的毒素含量多少,则视乎所摄取的毒藻数量而定。
  5. 当海水里的一些浮游藻类暴发性地大量繁殖,就会令海水呈现色块,这个自然现象称为红潮。生长在受影响海水的贝类所含的毒素浓度会因此迅速增加。

痳痺性贝类中毒的症状

  1. 症状主要与神经系统相关及可在进食贝类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 现。初期症状包括口部及四肢痳痺,刺痛,肠胃不适如呕吐及肚泻。症状一般会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消退。
  2. 严重者会出现吞嚥及发音困难,瘫痪及呼吸系统停顿的情况,甚至可能引致死亡。
  3. 现时并无解毒剂可消解痲痺性贝类毒素,因此对中毒者的疗法均属支援性质。

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1. 痲痺性贝类中毒的主要问题在于急性中毒。
  2. 可引致痲痺性贝类中毒的毒素含量因人而异。一些个案显示每人吃下120微克可引致痲痺性贝类中毒症状。
  3. 儿童、长者及身体欠佳的人尤其易受痲痺性贝类毒素影响。
  4. 受污染贝类的痲痺性贝类毒素大部分积存于内脏。
  5. 烹煮有毒贝类后的汁液可能含大量的毒素。

规管

  1. 在香港,根据香港法例《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132章),售卖不宜供人食用的食物,即属违法。

给市民的建议

中心建议市民注意下列事项以预防痳痺性贝类中毒:

  1. 向可靠及持牌的海鲜店铺购买贝类;
  2. 在烹煮贝类前先除去其内脏、生殖器及卵子;
  3. 每次只进食较少分量的贝类及避免进食烹煮后的汁液;
  4. 儿童、病患者及老年人较容易因进食含有毒素的贝类而中毒,故此应加倍小心;以及
  5. 进食贝类后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求医。

给业界的建议

  1. 向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食物,不要接收来源不明的食物。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评估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