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二零零七年二月第七期)-焦点个案
进食油鱼与排油腹泻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郭丽仪女士报告
背景
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三日,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宣布,有多名市民报称进食标籤为"鳕鱼"的鱼类后出现排油腹泻。有关鱼类怀疑是以鳕鱼或相若名称出售的油鱼。中心呼籲市民和业界留意有关情况,并提醒他们进食含大量难以消化蜡酯的油鱼和相关品种后可能出现的症状。直至二零零七年一月三十一日止,中心共接获约700宗有关此事的投诉和查询。由于事件引起市场混乱,业界同意暂停进口和出售油鱼。
鱼类中的蜡酯
油鱼(中文学名:棘鳞蛇鲭;拉丁学名:Ruvettus pretiosus或中文学名:异鳞蛇鲭;拉丁学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属于蛇鲭科,是已知道含有大量难以消化蜡酯的两类较常见鱼类。根据文献记载,这些鱼类所含的蜡酯约为体重的20%。由于这两类鱼不会分解其膳食中自然存在的蜡酯,于是蜡酯囤积在体内,包括鱼皮和鱼肉。水域和季节变异均可影响鱼类中的蜡酯含量。
插图﹕含大量蜡酯的油鱼﹕棘鳞蛇鲭(上);异鳞蛇鲭(下)
图片来源﹕Regulatory Fish Encyclopedia: http://www.cfsan.fda.gov/~frf/rfe0.html Office of Seafood and Office of Regulatory Affair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993-2006.
油鱼分布于地球上不同的热带和温带水域。美国、澳洲、英国、德国和瑞典等食物当局已发出劝谕,提醒消费者和业界进食油鱼和相关品种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只有日本和意大利两国认为有必要禁止进口和出售油鱼。
要识别不同品种的鱼类有时并不容易。某一种鱼有时会有超过一个俗名。因此,消费者和业界应留意鱼类的学名,以免误认及误标鱼类。中心已成立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业界和学术界代表及政府官员,以制定有关识别及标籤油鱼的指引。
蜡酯对健康的影响
蜡酯在人体内不会被肠吸收,导致一些消费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例如迅速排出小量黄色或橙色油分;或严重腹泻,并有噁心、呕吐和头痛。然而并非所有吃了这些鱼类的人都会受影响。对蜡酯的敏感程度似乎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似乎完全不受这些鱼类影响,进食后不会出现任何不适。受影响人士一般会在进食鱼类后30分钟至36小时内出现症状,并在24至48小时内痊癒。我们就70宗本地投诉个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约100名受影响人士中几乎全部都有排油腹泻,约三分之一有腹痛,报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13小时。
蜡酯不会透过烹煮或冷冻过程分解。虽然采用能去除大部分鱼油的某些烹调方法(例如烤)及弃掉烹煮液体或可在某程度上将风险降低,但现时没有能减少鱼类中蜡酯的方法,保证蜡酯水平不会令食用人士出现不适。
以往,澳洲、新西兰和美国等海外国家亦曾发生因进食油鱼和相关品种引致排油腹泻的个案。由于患者病情通常轻微,而且很快痊癒,因此可能会出现少报个案的情况。
给业界的建议
- 如从事鱼类贸易,应核实进口和出售的鱼类品种。
- 油鱼及其制品应以正确名称出售,而预先包装的制品则应加上正确标籤出售。
- 膳食供应商及食物制造商应从可靠来源采购鱼类,避免循不当途径购买鱼类。此外,他们暂时不应把这些鱼类入馔,以免引起市场混乱。
给消费者的建议
- 消费者应留意进食油鱼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如首次进食这些鱼类,应先进食小量以看看会否出现不适。
- 如对出售的鱼类品种有疑问,应请卖方澄清。
- 保持饮食均衡,进食不同种类的食物。
更多资料
如欲获得有关此事的更多资料,请浏览下列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