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八年十一月第一百四十八期) - 焦点个案

淡水鱼刺身的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中心
兽医公共卫生组
渔业主任锺伟祺博士报告

背景

最近有人讨论,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是否可以称为「三文鱼」,理由是虹鳟与大西洋三文鱼一样,同属「鲑科」鱼类。与此同时,本地有电视节目向观众推介鲩鱼鱼生。这两宗事件令市民关注到淡水鱼刺身的食物安全。

鱼源性寄生虫可感染人类

鱼源性寄生虫在海鱼及淡水鱼中均属常见。一些鱼源性寄生虫可感染人类,例如线虫及吸虫。海鱼中常见的线虫有异尖线虫,至于属吸虫的中华肝吸虫(图1)则常见于淡水鲩鱼及相关品种。中华肝吸虫病盛行于东南亚及东亚地区。近日有文献指出,东亚地区感染中华肝吸虫病的患者估计约有1500万人,其中1300万人在中国*。

显微镜下的中华肝吸虫
显微镜下的中华肝吸虫
(资料来源: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临床)黄世贤医生)

鱼源性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复杂,涉及多个中间宿主。不巧的是,一些商业价值高的鱼,例如鲩鱼,正是这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在饲养过程中,这些鱼类可能透过受污染的环境或投餵的饲料,吃下寄生虫的卵或包囊。人类生吃或未有煮熟而进食这些带有寄生虫的鱼类,便会受到感染。

良好的水产养殖方法可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良好的水产养殖方法可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良好的水产养殖方法可大幅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挪威等一些欧洲国家已发展出专门的水产养殖方法,推行养殖鱼类的寄生虫防控措施(图2)。欧洲联盟(欧盟)已认可在没有寄生虫的环境中培殖胚胎和饲养,并以经杀灭寄生虫处理(例如加热处理)的饲料餵饲的养殖鱼类,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大为降低。尽管如此,由于寄生虫防不胜防,这些养殖鱼类的产品仍须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不过,东南亚地区养殖的鱼类,例如鲩鱼,一向以来并非在这种受监控的环境中饲养。

照片所见为食物投诉个案中怀疑带有寄生虫的鱼生
照片所见为食物投诉个案中怀疑带有寄生虫的鱼生

 透过冷藏杀死鱼内的寄生虫

为了处理鱼类中的寄生虫,欧盟与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规定,拟供生吃的鱼类产品必须经过冷藏处理,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举例来说,供生吃的鱼类在出售前须冷藏于摄氏零下20度或以下7天,或摄氏零下35度约20小时。只有由受妥善监控的环境出产的鱼类产品,才可获豁免上述规定。

总括来说,要懂得如何选择食用鱼类产品的方式。不论是海鱼或淡水鱼,若养殖环境缺乏监控,或产品未有予以适当处理,都可能带有寄生虫(图3)。进食生的鱼类产品,会有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

注意事项:

  1. 海鱼及淡水鱼均可能带有多种寄生虫。
  2. 生吃鱼类存有微生物风险。
  3. 良好的水产养殖方法及冷藏处理可以大幅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给业界的建议

给市民的建议

 

*MB Qian, J Utzinger, J Keiser and XN Zhou., 2016. Clonorchiasis. Lancet 387:8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