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二零年二月第一百六十三期) - 食物安全平台
在餐牌上就高风险食物向消费者作出食用忠告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陈蓉蓉女士报告
生或未煮熟食物的一些常见例子。
听到「生或未煮熟的食物」,你会想到什么?寿司?刺身?还是生蠔?会不会想到其他含有生的配料的食物?例如以生蛋制作的芒果布甸、烟三文鱼三文治,以及以未煮熟的牛肉作配料的粥。消费者外出用膳时往往未必知道,看来无害的食物原来也有可能严重影响健康。对于生或未煮熟的食物,消费者与业界都应格外留神。
食用生或未煮熟食物的风险
生或未煮熟的食物,例如肉类、家禽、水产及蛋类,属于高风险食物,原因是没有经过热处理或热处理不足,未能消灭当中可致病的微生物。进食受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病征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及发烧。至于寄生虫感染,一些寄生虫可引致轻度至中度的肠胃症状。无论感染哪种病原体,高危人士,包括孕妇、婴幼儿、长者及免疫力弱人士,较大机会出现严重症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生或未煮熟的食物较大机会含有「超级细菌」
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食物都有可能受微生物污染,包括「超级细菌」。「超级细菌」泛指产生了抗菌素耐药性的微生物(例如细菌),具有抑制多种抗菌素(例如抗生素)的能力。这些「超级细菌」不论是否有致病性,都有可能把抗药性基因转移到人体内的其他细菌,日后我们使用抗生素治病时,药效便可能受到影响。抗菌素耐药性问题严重威胁大众健康,从食物安全观点而言,要应对这个问题,有效方法之一是透过烹煮杀死食物中的「超级细菌」。
本地业界如何能帮助消费者降低风险?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食品法规》规定,食肆如出售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都必须就此向顾客作出忠告。食肆向消费者作出食用忠告的方式,通常是在餐牌下方展示忠告字句。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食肆选择供应生或未煮熟的食物,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最近举行的一次专题小组会议发现,本地消费者往往未必知道他们所点的食物是生或未煮熟的,而且难以确定菜式是否含有生或未煮熟的配料,例如生蛋。有鉴于此,食安中心已发出业界指引,以便业界告知消费者所供应的即食食物含有生或未煮熟的食材/配料,消费者须注意因此而增加的食用风险。食肆可透过小册子、指示牌或餐牌上的提示、座枱卡、标籤或其他有效的书面方式,向消费者作出食用忠告。以下是食肆可提供的食用忠告示例,适用于生或未煮熟的高风险食物:
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可增加患上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孕妇、婴幼儿、长者和免疫力弱人士。
消费者与业界均有责任确保食物安全
食肆东主有责任提供准确的食物标籤,以助消费者作出知情的选择。一方面,此举不单可以保障消费者,尤其是高危人士,免受食源性疾病的侵害,亦可提升食肆的尽责形象。另一方面,消费者必须因应本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