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阳光充沛
温度16.4°C
相对湿度68%
天气最后更新 08:10

食物安全焦点

雪卡毒素及珊瑚鱼

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七年五月第一百三十期) - 焦点个案

雪卡毒素及珊瑚鱼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朱源强先生报告

二零一七年三月底╱四月初,食物安全中心接获六宗怀疑雪卡毒鱼类中毒个案的报告,涉及共11人。调查显示,他们曾食用同一进口商所供应的鱼类。本文将简介雪卡毒鱼类中毒事故,并向市民及业界提供预防雪卡毒鱼类中毒的建议。

雪卡毒鱼类中毒

雪卡毒鱼类中毒是全球最常见的其中一种海产食源性中毒,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一万至五万人感染该疾病。珊瑚鱼因直接或简接进食有毒微藻(干比亚藻)而变得具有毒性,人类吃了这些珊瑚鱼会引致雪卡毒鱼类中毒(图1)。有关的微藻会产生毒素(称为雪卡毒素),主要在热带或亚热带的特定水域生长。

图1. 由有毒的单细胞水藻所产生的雪卡毒素会在食物链层层累积。
图1. 由有毒的单细胞水藻所产生的雪卡毒素会在食物链层层累积。

一些与雪卡毒鱼类中毒有关的要点:

  • 珊瑚鱼是否含毒性视乎捕捞水域而定。至于香港的雪卡毒鱼类中毒个案,最常受雪卡毒素影响的捕鱼区有南沙羣岛、南太平洋及海南岛;
  • 某些珊瑚鱼较常引致雪卡毒鱼类中毒(例如红鰽、老虎斑、燕尾星斑、东星斑、西星斑及油);
  • 一些研究显示,养鱼引致雪卡毒鱼类中毒的风险极低;
  • 由于毒素可留在受污染鱼类组织多年,故淨化处理并无效果;
  • 含雪卡毒素的鱼类不能从外观、气味或味道分辨;
  • 体积愈大的鱼多会累积较多毒素,涉及雪卡毒鱼类中毒的鱼类体重通常为两公斤(三斤)以上;
  • 受影响鱼类的头、内脏、肝脏及生殖器的雪卡毒素含量较其他部位高 50至100倍;
  • 雪卡毒素耐热,鱼类在烹煮后仍含毒素。

气候转变、贸易全球化及雪卡毒

近年,有毒微藻已扩散至多处新水域。事实上,有愈来愈多证据显示,气候转变(例如水温上升、暴雨及飓风繁密)令珊瑚礁受干扰,影响了有毒微藻的分布及繁殖,并令雪卡毒鱼类中毒事故较难预测。此外,随着国际鱼类贸易扩展,雪卡毒鱼类中毒事故有可能增加。

对健康的影响

根据粮农组织表示,当鱼类的雪卡毒素含量约为每公斤含0.1微克或以上时,便会令人类中毒。雪卡毒鱼类中毒的征状包括肠胃、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失调。患者通常在进食有毒鱼类后30分钟至24小时内出现中毒征状。所有人均有可能中雪卡毒。其他因素,例如以往曾中过雪卡毒、饮用了含酒精的饮料或食用了果仁及种籽制品,亦会令个别人士较易出现雪卡毒鱼类中毒的征状。

规管情况

食品法典委员会现正考虑就雪卡毒素含量订定限量标准,以及制订风险管理指引的可能性。香港法例并无特别规例规管鱼类的雪卡毒素含量。尽管如此,在港出售的所有食物必须适合供人食用。

中心采取的行动

中心在收到食物中毒个案报告后,已指示零售商╱进口商停止出售同一来源的珊瑚鱼。

预防措施

业界应避免从已知有很大机会含雪卡毒素鱼类的水域进口鱼类,或从来历不明或有可疑的来源采购珊瑚鱼。为了在发生雪卡毒鱼类中毒个案时得以迅速采取有效的管制措施,贩商(例如进口商及零售商)须妥善备存准确的交易记录。

注意要点 :

  1. 含雪卡毒素的鱼类不能从外观、气味或味道分辨。
  2. 涉及雪卡毒鱼类中毒的珊瑚鱼体重通常为两公斤(三斤)以上。
  3. 珊瑚鱼的头、肝脏、皮及卵的毒素含量较高。

给业界的建议

  • 避免从已知有含雪卡毒素鱼类的水域采购鱼类。
  • 严格遵守《食物安全条例》有关备存记录的规定。

给市民的建议

  • 减少进食珊瑚鱼。避免进食珊瑚鱼的头、肝脏、皮及卵。
  • 进食珊瑚鱼时,避免喝酒和吃花生、果仁或豆类食物。
  • 如出现雪卡毒鱼类中毒病征,应立即求医。
最近修订日期:2017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