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二三年六月第二百零三期)- 文章二
甲型肝炎与急冻士多啤梨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游天颂先生报告
自二零二三年三月起,美国出现多宗与进食产自墨西哥某些农田的受污染即食急冻士多啤梨有关的甲型肝炎个案。不同州分合共录得9宗个案,其中3人需入院治疗,事件导致受污染的士多啤梨需要回收。调查发现,涉事的士多啤梨来自去年初曾导致美国发生另一次甲型肝炎爆发的供应商及农田。在那以前,与即食莓类有关的类似甲型肝炎感染个案也曾发生。
甲型肝炎是什么?如何传播的?
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致甲型肝炎的病原体,会引致肝脏发炎。轻微症状如发烧、食慾不振、呕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及眼睛和皮肤变黄(黄疸)一般会在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饮品二至四星期后出现,往往会持续一两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有时会毫无病征。一般而言,大部分患者会自行痊癒,其后产生免疫能力。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症可迅速导致肝脏严重受损甚至死亡;此情况在长者和慢性疾病患者身上较常出现。
甲型肝炎病毒的自然宿主只有人类和部分灵长目动物。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进食直接或间接受感染者粪便污染的食物传播(图3)。食物可被感染者的脏手、灌溉或洗涤用的水及(在某程度上)受污染的用具和苍蝇等虫害污染。在食物中,生的蔬果、贝类水产、冰块和饮用水是甲型肝炎病毒的常见来源,只要很少,即低至10至100个甲型肝炎病毒粒子已经足以造成感染。甲型肝炎病毒能在本来能杀死食物中其他病毒的烹煮温度(例如摄氏75度维持30秒)、冷藏、制干、一般家用化学品或在干燥的表面上生存多个小时。
图3: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常见症状
甲型肝炎病毒为何能轻易引致食源性感染发生?
甲型肝炎病毒能通过食物有效传播。此外,若受感染的食物处理人员如厕后没有正确洗手,便能把甲型肝炎病毒传播至食物和他们接触的用具。在世上某些人类排泄物处理不足的地方,来自粪便的甲型肝炎病毒可能污染饮用和灌溉用水。就供生吃而又因脆弱而难以彻底清洗的莓类等农产品而言,这问题尤为突出。当大量生产的食物批量运到世界各地,甲型肝炎病毒也能传播到不同地方。
莓类和其他农产品在不同生产阶段,例如以受污染的水灌溉、处理或清洗时,或是由没有洗手的甲型肝炎患者处理时,均有可能受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此外,由于这些食物需要以大量食水和工序处理,这类爆发在世界各地发生不足为奇,特别是甲型肝炎发病率低的国家。
如何避免甲型肝炎病毒在食物中传播
用以灌溉、清洁和处理食物的水应是清洁的。农场的访客应保持良好卫生;农场应提供足够的手部消毒用品。
任何人,特别是食物处理人员在如厕后、进食前、配制食物前和接触生的食物及不洁的物品后均应正确洗手。时刻遵循食物安全五要点-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洁(保持双手、用具及工作环境清洁);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彻底煮熟(彻底煮熟食物至更严格的摄氏90度,维持90秒以消灭甲型肝炎病);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物处理人员可考虑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以防感染。出现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征状的人员不应处理食物,并应立即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