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二年二月第六十七期) - 食物安全平台
家禽、禽流感与食物
食物安全中心
兽医公共卫生组
曾然宙兽医师报告
在上一期的食物安全平台,我们简单介绍了为何可传播给人类的动物疾病(人畜共患病)与食物安全相关。这次,让我们谈谈近年屡占新闻头条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禽流感。
禽流感 - 众所皆知的公共健康威胁
自从一九九七年本港爆发首宗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个案,香港人便深深体会到人类感染禽流感的可怕后果。当年,出现了18宗确诊个案,其中六人死亡,最终要销毁全港上百万鸡只,疫情才得以受控。时至今日,禽流感依然是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胁。过去十年,全球每年都有数宗至上百宗人类感染病例。图一显示自二零零三年起,世界各地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累积数字。
图一﹕自二零零三年起出现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截至二零一二年一月二十四日,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禽流感 - 同病相"连"的禽鸟和人类
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禽鸟,包括鸡、火鸡、鹌鹑和珍珠鸡等。禽流感病毒有多种类型(如H5N1、H5N2、H7N7和H9N2等),大部分自然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禽鸟身上,尤其是水禽和滨鸟。这些禽鸟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常带有禽流感病毒,却一般不会因此而发病(无症状感染),被视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宿主。至于在家禽中,大部分的禽流感病毒只会令染病的家禽出现轻微的症状。然而,万一感染的是高致病性病毒,禽群的死亡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至一百。着名的H5N1便是其中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会在染病禽鸟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雀鸟接触到染病禽鸟的排泄物或带病毒的污染物,便会受到传染。禽流感原本只会在禽鸟之间传播,但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少数病毒也会跨越物种障碍,传播给人类,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会致命。
预防禽流感 由食物安全做起
目前未有证据显示,禽流感病毒能透过进食妥善处理的禽类或蛋类传播。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或间接与病鸟或病鸟尸体接触,或接触到受污染的环境。因此,屠宰、去毛、处理及烹制受感染家禽(尤其是在家居环境),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较高。
有鉴于此,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渔农自然护理署一直协力实施连串措施,务求在农场、边境、批发及零售各层面,全面预防禽流感的出现和传播。
此外,食物安全中心亦会借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供的科学标准、指引及建议,针对禽流感,采取措施保障食物安全。当局一收到爆发禽流感的通报,便会停止由受影响国家/地区进口家禽及其产品。
健康生活由家居开始
要避免经由生或未彻底煮熟的家禽感染各类常见或罕见疾病如禽流感等,便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避免直接接触活家禽及其粪便;勿吃生或未彻底煮熟的家禽肉类及蛋类;经常保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等。如欲了解更多有关预防禽流感的资料,请浏览食物安全中心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