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六年九月第一百廿二期) - 焦點個案

豬肉中的違禁獸藥(沙丁胺醇)殘餘

食物安全中心
屠房(獸醫)組
Michael HWANG 獸醫報告

二零一六年八月四日,有內地進口豬隻的尿液樣本經初步測試後發現含違禁獸藥殘餘。政府化驗所翌日證實尿液樣本含沙丁胺醇殘餘,但部分豬隻已被屠宰並流入市面,恐已被市民食用,幸而其後未有接獲相關的食物中毒報告。

什麼是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是一種乙類促效劑。乙類促效劑屬人工合成物質,能刺激所有身體組織(包括骨骼肌肉)的腎上腺素能β受體。沙丁胺醇有支氣管擴張作用,可紓緩呼吸困難,是治療哮喘病人的常用藥物。但是,本港禁止把沙丁胺醇用於食用動物。

本港的規管情況

根據《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 (化學物殘餘)規例》(第139N章),目前有七種禁藥和37種受管制藥物受到監管。七種禁止用於食用動物的禁藥包括兩種乙類促效劑(沙丁胺醇和鹽酸克崙特羅)、兩種抗生素和三種激素。而受管制的37種藥物多為抗生素,法例規定這些藥物在動物組織中的濃度不得超過訂明的最高殘餘限量。此外,沙丁胺醇亦同時受《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AF章)規管。

自一九九八年起,本港屠房便實行檢驗制度,抽取食用動物的尿液作獸藥殘餘測試。進入本港屠房的每批豬隻,均會被隨機抽取尿液樣本。倘發現有樣本未能通過檢測,有關批次便會被人道毀滅,屠體亦會被銷毀。政府每年平均會抽取五萬個樣本作化驗,以往曾有樣本被檢出含鹽酸克崙特羅和沙丁胺醇(見圖)。

豬隻在屠宰前抽取尿液樣本作乙類促效劑檢測的統計數據
豬隻在屠宰前抽取尿液樣本作乙類促效劑檢測的統計數據

乙類促效劑尚有很多種,其中包括萊克多巴胺。萊克多巴胺已於二零零七年在本港註冊,獲准按標籤指示在食用動物身上使用以提高產肉量。

乙類促效劑在農業上的應用

早於一九六三年,已有大量文獻記載在農場動物飼料中添加乙類促效劑的好處,包括提高餵飼效率、促進生長,令動物少長脂肪(增加瘦肉比例)和增加產肉動物的肌肉量等。到了九十年代初,由於各地相繼爆發因食用含乙類促效劑(鹽酸克崙特羅)的牛肝而引起的中毒事故,歐盟禁止畜牧業使用乙類促效劑,乙類促效劑的光環亦開始逐漸褪色。

消費者愈來愈關注食物風險(有害化學物殘餘)和個人健康,對優質瘦肉的需求亦逐漸增加。他們要求肉類不但安全而且健康。肉類的品質通常取決於成分質量(肥瘦比例)和多項適口性因素,如外觀、氣味、結實度、多汁性、嫩度和風味等。肉類的營養品質是客觀的,但食用品質卻全憑個人感覺,是非常主觀的。一種食物給人感覺健康與否受很多因素影響,而瘦肉多卻能令消費者視覺上感到肉質健康優良。由於消費者的這種認知,業界存在誘因繼續使用乙類促效劑。

對市民健康的影響

不當使用乙類促效劑(包括鹽酸克崙特羅和沙丁胺醇)可令其殘留在食用組織中,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影響。研究顯示,鹽酸克崙特羅在食用組織中非常耐熱,經攝氏100度沸水煮過後仍呈穩定狀態。一般家居烹調方法(例如以沸水烹煮、烤焗、煎炒和以微波爐烹煮)均不能消除這些殘餘。而且研究人員發現有小量藥物由組織遷移到旁邊的液體或肉汁。鹽酸克崙特羅和沙丁胺醇的中毒症狀包括精神緊張、頭痛、顫抖、口乾、胸痛或胸悶、心率過速或不整、痛楚蔓延至手臂或肩膀、噁心、出汗、昡暈、癲癇(抽搐)、頭暈或昏倒。

香港曾發生鹽酸克崙特羅中毒個案,當中大部分與進食受污染的內臟(尤其是豬肺和豬肝)有關。在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三年期間,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共錄得70宗鹽酸克崙特羅中毒確診個案,涉及163人。二零零三年至今未有接獲新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在同一時期內並無錄得與沙丁胺醇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

注意要點:

  1. 根據香港法例,鹽酸克崙特羅和沙丁胺醇均為違禁物質。
  2. 本港設有監察制度,檢測食物是否含違禁獸藥殘餘。
  3. 所有不適宜供人食用的肉類及肉類製品均獲妥善處置。

給業界的建議

給消費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