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鋁的含量研究結果

食物安全中心今日(五月二十日)公布食物中鋁的含量風險評估研究的結果,旨在評估市民從食物攝取鋁的情況及其對健康帶來的風險。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說,是次研究檢測多種食物中鋁的含量,並評估從食物攝取鋁的情況。

中心在市面抽取了256個樣本作研究,當中有60個預先包裝食品和196個非預先包裝食品,涵蓋7類可能加入含鋁食物添加劑的食物:蒸包或蒸糕,烘焙食品,即食海蜇,有糖衣的甜點,小食包括油炸小食,其他食物(包括醃製食品、粉絲和乳酪製品)及食物混合配料粉、鹽和糖。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樣本均檢出鋁,其中蒸包或蒸糕類(平均每公斤含100-320毫克)、一些烘焙食品如鬆餅(平均每公斤含250毫克)、班戟/窩夫(平均每公斤含160毫克)、椰撻(平均每公斤含120毫克)和蛋糕(平均每公斤含91毫克)、即食海蜇(平均每公斤含1,200毫克)。

何玉賢醫生說:「食物含鋁原因很多,如食品加工時使用含鋁食物添加劑作為膨脹劑或膨鬆劑、固化劑、抗結劑和染色料。鋁亦會天然存在於食物中,但一般含量較低。而加入含鋁食物添加劑的食物是一般人攝入鋁的主要來源。」

鋁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的生殖系統和發育中的神經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於二○○六年將鋁的安全參考值,即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由每公斤體重7毫克調低為每公斤體重1毫克。

何玉賢醫生說,根據食物類別的平均消費量數據和有關食物類別的平均鋁含量,結果得出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平均每周從食物攝入鋁的分量,估計為每公斤體重0.6毫克,約為專家委員會所定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的百分之六十。而蒸包或蒸糕類是攝取鋁的主要食物來源,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平均每周攝入0.36毫克,約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六十。

他說:「研究資料顯示,一般市民從膳食中攝取鋁而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機會不大,但不能排除部分人若經常進食加入含鋁食物添加劑製造的食物而出現不良健康影響的機會。」

何玉賢醫生呼籲食物業在製造食物時盡量減少使用含鋁食物添加劑或改用其他替代品,並研究用新技術加工食品,以減低食品中的鋁含量。食物安全中心已與業界成立工作小組,共同制訂含鋁食物添加劑使用的指引。

他續說:「業界同時應確保食物標籤提供正確的資料,包括清楚標示所使用的食物添加劑。市民亦要保持均衡飲食,以免因偏食某幾類食物而攝入過量的鋁。



2009年5月2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