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調查懷疑質素有問題食油的跟進工作
就上星期在十多個不同地點抽取的三十九個食用油樣本的調查工作,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十二月十八日)公布初步檢測結果,其中兩個樣本的苯並〔a〕芘(Benzo〔a〕pyrene)含量分別為每公斤16及17微克,超出國家標準的每公斤10微克及歐盟標準的每公斤2微克;另外兩個樣本的苯並〔a〕芘含量低於國家標準但超出歐盟標準,分別為5.8及6.2微克;其餘三十五個樣本則沒有檢出苯並〔a〕芘或含量低於歐盟標準。
根據上星期報章報道指有懷疑無牌的食品加工場,涉嫌出售質素有問題的食用油,食環署即時採取跟進行動,到有關工場、供應該工場的糧油供應商及十三間食肆巡查,及抽取了共三十九個樣本作致癌物苯並〔a〕芘測試。
化驗報告顯示,兩個苯並〔a〕芘含量超過國家及歐盟標準的樣本均取自位於屯門的一間糧油供應商,而且屬同一品牌;另外兩個含量低於國家標準但超出歐盟標準的樣本則取自葵涌一間油行。中心現正追查這些油的來源及分銷情況。
中心發言人說︰「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及香港法例中並沒有就食物中的苯並〔a〕芘含量制定法定限值,參考國家及歐盟標準及根據暴露限值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即使食用如上述每公斤含苯並〔a〕芘17微克的植物油,對公眾健康構成的風險應該不大。但為慎重起見,中心已要求供應商停止供應有關產品,並向客戶全面回收。中心亦會進一步化驗該四個樣本內是否含其他有害物質。」
至於該些食用油樣本是否摻有「地溝油」,發言人表示,目前還沒有一種特定的科學方法檢測和鑑別「地溝油」,但食油的質素,可以通過化學測試的方法,檢測有害物質的含量。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察計劃及專項食品調查,並在食物樣本被檢出含苯並〔a〕芘時進行風險評估,以確定其會否對健康構成風險及採取甚麼相應的控制措施,保障公眾健康。
中心一直有監察本港食油的質素。自去年一月至本年十月,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察計劃共抽取超過三百一十個食用油樣本作化學測試,測試項目包括芥酸、染色料、霉菌毒素、抗氧化劑及金屬雜質等,全部測試結果滿意。上月公布的一項專項食品調查中,中心曾從市面食肆抽取六十八個翻用食用油樣本作苯並〔a〕芘及其他化學測試,全部測試結果滿意。
發言人說︰「為進一步釋除公眾疑慮,食安中心會再進行一次專項食品調查,從不同層面包括進口商、製造商、分銷商、批發商、零售商和食肆抽取食用油樣本進行化驗,以確保市面上的食用油符合本港法例規定和適宜供人食用。調查打算在一、兩月內完成,結果會盡快公布。」
苯並〔a〕芘是一種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簡稱PAHs)。PAHs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所以很多食物包括穀物及蔬菜都可能含有微量PAHs。食物加工時的情況對產生多少苯並〔a〕芘亦會有影響,燒烤/煙燻肉類或魚類的苯並〔a〕芘含量通常會較高。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指出,穀類食物、蔬菜、脂肪和油類是攝入PAHs的主要膳食來源。
苯並〔a〕芘對人類基因有害,並會致癌,所以難以釐定苯並〔a〕芘的安全攝入量。專家委員會曾於二○○五年發表意見,認為以人類攝入苯並〔a〕芘的估計分量,對健康影響問題不大。然而,歐洲食物安全局於二○○八年進行評估後,認為綜觀人類攝入PAHs的整體情況,攝入量高的人士有潛在的健康風險。因此,市民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飲食,進食多種蔬果。
發言人說:「食環署和食物安全中心會繼續跟進和調查事件,採取適當行動,以保障公眾健康。由於位於葵涌的油行衞生環境欠佳,食環署會根據相關法例向有關人士發出通知,要求改善處所的衞生情況。此外,食環署會繼續就該處所懷疑無牌經營食物業進行調查。如有足夠證據顯示有人違反其他相關法例,包括《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食物安全條例》、《食物業規例》及《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食環署會提出檢控。」
中心今天還特別與業界代表會面,向他們簡介是次化驗結果,並再次提醒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採購食物,包括供應商是否有相關食物業牌照,有否根據《食物安全條例》登記為食物銷售商,了解食材的來源及質素,及遵從《食物安全條例》的要求,備存良好的記錄,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查食物來源。
完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3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