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致力減低香港膳食中的鈉和糖(附圖/短片)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發言人今日(十一月十一日)表示,中心致力降低本港食物中的鈉和糖含量,於本年較早時成立的降低香港食物中的鈉和糖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會)一連兩天在本港舉行會議,與各持份者商討如何推動有關工作。
中心發言人說:「為推廣少鹽及少糖的健康飲食,委員會成員將會在降低香港食物中鈉和糖的整體策略、活動計劃、設立指標和公眾教育策略等四方面提供他們的專家意見,以及分享國際間推動減低膳食中鈉和糖含量的成功經驗。」
來自海外及內地的五名成員均是公共衞生領域上著名的學者,在推動減鹽及減糖方面不遺餘力。他們是加拿大的Norman Campbell教授、英國的Graham MacGregor教授、澳洲的Bruce Neal教授、芬蘭的Pekka Puska教授及內地的趙文華教授。
發言人說︰「鈉及糖與健康有密切關係。膳食中吸取過多的鈉會增加患高血壓的機會,亦會增加患上致命性中風及冠心病的風險;而膳食中糖的攝取量是體重和蛀牙的決定性因素。根據政府統計處二○一一至一二年度進行的調查,本港五十五歲或以上患有高血壓的人口達百分之三十四;而十八歲至六十四歲的人口中有百分之三十六點六屬超重或肥胖。」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每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二千毫克(即五克鹽),並建議到二○二五年食鹽的攝取量目標應減少百分之三十。至於糖方面,世衞建議游離糖(即所有由製造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物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蜜糖、糖漿及果汁天然含有的糖)的攝取量應少於每日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十。以每日攝取二千千卡能量的人為例,每日游離糖的攝取量應少於五十克(即約十粒方糖)。
委員會認為,要成功推動香港減低食物中的鈉和糖含量,有賴政府、食物業界及消費者三方通力合作。政府除在政策層面作出推動及配合外,食物業界亦應關注有關問題,致力改良食物配方,向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的低鈉及低糖食品。而為避免攝入過量鈉及糖影響健康,消費者須小心選擇,除參考營養標籤,選擇鈉及糖含量較低的食物外,亦可改變飲食習慣,減少在食物添加鹽或含鈉的調味料,以及減少進食添加大量糖的食物,讓味蕾慢慢習慣清淡的飲食。
委員會成員在本港兩天的活動程序包括與中心及衞生署代表舉行會議,出席今日在跑馬地黃泥涌道禮頓山社區會堂舉行的公開講座,與逾百名醫護專業和食物業界代表及公眾人士交流意見,以及會見傳媒等。
發言人說:「中心一直致力保障本港的食物安全及促進市民的健康飲食,包括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研究、推行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標籤、制訂減少食物中鈉、油及糖等業界指引。中心未來會繼續與衞生署緊密合作,參考委員會的專家意見,以整體市民作為目標,進一步在香港推廣少鹽及少糖的膳食。」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右三)今日(十一月十一日)聯同降低香港食物中的鈉和糖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舉行記者會,簡介委員會在推動香港減少食物中的鈉和糖方面的工作。 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內地的趙文華教授(左一)、澳洲的Bruce Neal教授(左二)、芬蘭的Pekka Puska教授(左三)、英國的Graham MacGregor教授(右二)及加拿大的Norman Campbell教授(右一)。
完
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