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豬隻尿液樣本含獸藥殘餘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今日(八月五日)表示,有部分從內地進口豬隻的尿液樣本經初步測試後發現含獸藥殘餘,其中四十隻豬隻已於上水屠房屠宰並流入市面,該署已與屠房營運商五豐行有限公司跟進事件,追查受影響豬隻的分銷情況,並要求相關零售點立即停止出售有關產品。
食環署發言人說:「由內地兩個農場合共供應的三百一十九隻豬隻,部分尿液樣本的初步測試結果顯示含獸藥乙類促效劑(鹽酸克崙特羅/沙丁胺醇)殘餘。四十隻受影響豬隻已流入市面。本署即時與五豐行跟進,根據其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四十隻豬隻已分銷予二十七個零售點(見附件)。食環署衞生督察已到涉事零售點封存受影響豬隻。」
發言人表示,乙類促效劑屬人工合成物質,由於能提高肌肉與脂肪的比例,故亦可用作促生劑令動物長出瘦肉,因而普遍稱為「瘦肉精」。鹽酸克崙特羅及沙丁胺醇是兩種最常見的乙類促效劑。在本港,在食用動物上使用這兩種藥物屬於違法。人們在食用含過量乙類促效劑殘餘的肉類(尤其是受污染的內臟)後,可能會出現心跳加速、暈眩、頭痛、顫抖和神經緊張等症狀。有關症狀可在進食受污染食物後十分鐘至三小時內出現,並一般於二十四小時內消失。
為審慎起見,發言人呼籲今日曾於涉事零售點購買豬肉及豬內臟的市民停止食用。如食用有關產品後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
發言人說:「本署會就有關事件作出全面調查及檢討,包括檢視整個檢測及屠宰流程。本署亦已即時加強有關監控行動,包括加強監察進入屠房的食用動物及抽取樣本進行測試。」
發言人強調,涉事零售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有問題豬肉出售,食環署會做好把關工作,確保任何零售點出售的豬肉及豬內臟均適宜供人食用。
根據初步資料顯示,兩批涉事豬隻來自內地兩個註冊供港農場,食環署已通知內地有關當局,以作適當跟進。
香港每年屠宰約一百六十萬頭本地及進口活豬,對上一次從活豬尿液樣本檢出乙類促效劑殘餘為二○一二年。
如政府化驗所的最後測試結果確認涉事豬隻樣本含獸藥殘餘,所有被封存的受影響豬隻及肉類將會被銷毀。
附件
完
2016年8月5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