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二零零七年三月第八期)-食物安全平台
食物中的甜味劑
食物安全中心風險傳達組
科學主任郭麗儀女士報告
甜味可以增添人們進食的樂趣。在消費者追求保持健康體重的年代,對低熱量的甜味食品需求不斷上升。
過去數十年,另類甜味劑的應用日廣,除了用作餐桌甜味劑外,還是汽水、糖果、口香糖、乳酪和甜品等不少食物和飲品中的常見配料。
插圖﹕常見的低熱量無糖產品包括口香糖、汽水及糖果
什麼是甜味劑?
從廣義而言,甜味劑是用作添加甜味的物質,不論其會否提供熱量。傳統甜味劑指各式各樣的糖,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蔗糖。糖屬於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和新陳代謝過程後可產生每克4千卡熱量。另一方面,糖醇(又稱為多元醇或多羥醇)亦屬於碳水化合物,但不會為人體完全吸收和分解,因而每克提供較少熱量(通常介乎每克1.5至3.0千卡熱量)。糖醇的甜味通常較糖低,常見例子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及木糖醇。
低熱量甜味劑(例如天冬酰胺、糖精和醋磺內酯鉀)由於只含很少甚或不含熱量,故又稱為非營養性甜味劑,其甜味大大高於糖,在食物中使用極小量便能提供足夠的甜味,並減少食品的熱量。舉例來說,1克天冬酰胺可取代200克蔗糖,前者只提供4千卡熱量,而後者則產生800千卡熱量。
根據本港食物法例的定義,"甜味劑"並不包括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或多羥醇。下文將會集中論述低熱量甜味劑。
為什麼使用低熱量甜味劑?
低熱量甜味劑有助消費者減少攝入熱量和控制體重。由於這類甜味劑不會影響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因此可有助控制糖尿病等長期病患。有專家認為,在食物中以低熱量甜味劑代替糖不會引致蛀牙問題。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低熱量甜味劑,常見例子的一般資料撮列於表一。不同的低熱量甜味劑經常會混合使用,這樣可產生協同作用以達至更高的甜度,並能調製出最為消費者接受的味道。舉例來說,低熱量汽水便經常混合使用了天冬酰胺、醋磺內酯鉀和環己基氨基磺酸。
表一:低熱量甜味劑的一般資料
低熱量甜味劑安全嗎?
低熱量甜味劑須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評估其安全性,並訂定相關的每日可攝取量,然後才獲准在食物中使用。有關中學生從飲品及糖果類產品中攝入指定低熱量甜味劑的本港研究顯示,攝入量一般及偏高的中學生所攝取到的甜味劑分量都低於專家委員會訂定的每日可攝取量。
過去某些低熱量甜味劑的安全曾引起爭論。舉例來說,糖精就曾因可令實驗室動物患膀胱癌而受人關注。世界各地不少科學機構(包括國際癌病研究機構)在九十年代對糖精重新作出評估,認為那些質疑糖精安全性的動物數據並不適用於人類。現時,超過100個國家准許在食物中使用糖精。
不過,有些特定人士須留意天冬酰胺等甜味劑。天冬酰胺經人體消化後,會分解為苯丙氨酸和天冬胺酸兩種氨基酸及甲醇。苯丙酮酸尿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患者由於體內不能正常分解苯丙氨酸,故須限制飲食中的苯丙氨酸(包括天冬酰胺)攝取量。
如何規管甜味劑?
《食物內甜味劑規例》(第132U章)訂定了八種現時獲准在本港食物中使用的低熱量甜味劑,即醋磺內酯鉀、縮二氮酸基酰胺、天冬酰胺、天冬酰胺-醋磺內酯鹽、環己基氨基磺酸(和鈉、鉀、鈣鹽)、糖精(和鈉、鉀、鈣鹽)、三氯半乳蔗糖和索馬甜。由二零零七年七月起,本港市面上的預先包裝食物如含有甜味劑等食物添加劑,必須在食物標籤上列明其作用類別及本身所用名稱或識別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