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五年九月第一百一十期)- 焦點個案

氰化物與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朱源强先生報告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二日,天津一個貯存危險化學品的倉庫發生大爆炸,市民擔心當地的空氣、水和食物會被這些化學品,尤其是氰化物污染。本文將就食物中的氰化物,其安全性及規管情況作一探討。

食物中的氰化物

氰化氫(一種無色氣體)和氰化鉀(一種固體)都是常見的氰化物。當氰化氫溶於水時稱為氫氰酸。氰化物會由自然過程(如火山、山火及微生物活動等)及工業活動(如電鍍、冶金、紡織品及塑膠生產等)進入空氣、水和土壤。

氰化物很少留在水和土壤中,原因是大部分液態氰化物在酸鹼度低於9.2時都會揮發成氰化氫,另外有部分會被微生物轉化為毒性較低的化學物(如二氧化碳和氨)或與金屬形成複合物。氰化物對植物有毒,但目前對植物攝入氰化物的情況所知不多。氰化氫是弱酸,當蔬果濕潤的表面留有大量氰化氫時,會對蔬果造成腐蝕、凋萎和變色,令產品的賣相欠佳。

氰化物在環境中的去向簡圖

氰化物在環境中的去向簡圖

含氰化物的物質天然存在於2000多種植物中,其中有些是食用植物,例如竹筍、木薯及蘋果、杏、梨、李子(布冧)、梅、櫻桃、桃等的種子和果核。在這些植物中,氰化物通常與糖分子結合,並以氰甙的形式存在。氰甙本身可說是沒有毒性的,不過無毒的氰甙在腸道中會被分解為有毒的氰化氫。兒童是較易受影響的一羣,他們只須咀嚼幾顆這些植物的種子,便可能會中氰化物毒。用沸水徹底烹煮含氰甙的植物,可有效地降低毒素。

氰化物捕魚法:

使用氰化物捕魚在大部分國家是違法的,但在一些地區仍然禁之不絕。潛水員把氰化物噴進珊瑚礁叢中,令魚失去知覺而被活捉。捕獲的魚主要供應給水族館,部分成為人類的盤中餐。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食用以這種方法捕獲的魚會中毒,但使用氰化物捕魚會殺死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並對珊瑚礁造成嚴重損害。

極小量的氰化物就能令生物中毒,據文獻記載魚是對氰化物最敏感的海洋生物。不過,水中的氰化物可能因為迅速轉化的關係,不會在生物(包括魚)體內積聚。引致家畜氰化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是吃了含氰甙的植物。歐洲食物安全局指出,只要動物不是氰化氫中毒,肉類、蛋或奶類中的氰化物含量應是極小的。

對健康的影響

氰化物會抑制細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對人類和動物有害。人類氰化物急性中毒的症狀包括嘔吐、噁心、頭痛、頭昏眼花、心搏徐緩、抽搐、呼吸衰竭,最終可導致死亡。短期症狀通常於吸入氰化物或吃下含氰化物的食物後數分鐘內出現。

規管情況

食品法典委員會對木薯粉和加里(英文名稱為gari,一種用木薯粉製成的非洲食品)中氫氰酸的最高限值分別為每公斤10毫克及每公斤2毫克。在歐盟,氫氰酸在鳥結糖和杏仁糖膏中的最高准許含量是每公斤50毫克;酒精類飲品是每公斤35毫克;罐裝核果則是每公斤5毫克。本港法例對食物中的氰化物並無明文規定,不過,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物必須適宜供人食用。

中心採取的行動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一直就天津爆炸事故與內地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天津的供港註冊農場自今年年初起並無蔬果或活生水產到港。中心資料顯示,天津自爆炸事故後並無向本港供應牛隻。為釋公眾疑慮,中心已抽驗天津鄰近地區出產的20個供港食品樣本(包括蔬菜和水果),所有樣本均不含氰化物。

注意要點

給業界的建議

  1. 密切留意有關食物安全的訊息,並向可靠的來源採購食物和配料。
  2. 確保所出售或進口的食品適宜供人食用,並符合本港法例標準。

給市民的建議

  1. 保持均衡飲食,以免因偏食幾類食品而過量攝取有害的物質。
  2. 小心處理含氰甙的食用植物,以減低中毒風險:
    1. 把含氰甙的植物(如竹筍)切成小塊,並以沸水徹底烹煮;
    2. 切勿進食或咀嚼蘋果、杏、梨、李子等水果的種子和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