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二二年一月第一百八十六期) - 文章一
典型牛海綿狀腦病(典型瘋牛症) - 食物安全威脅?
食物安全中心獸醫公共衞生組
B M HWANG 獸醫報告
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七日,英國動植物衞生局證實,在英國薩默塞特的一個農場出現了一宗典型牛海綿狀腦病(典型瘋牛症)個案。本文會全面審視典型瘋牛症,包括其他動物及人類所患的各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病徵及對公眾健康的影響。本文亦會闡釋為了預防這種疾病透過受污染的牛肉傳播給人類而實施的各項措施。
動物及人類所患的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動物及人類會患上各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又稱普里昂病。牛隻所患的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稱為牛海綿狀腦病,即俗稱的瘋牛症,可分為兩種:牛隻進食受普里昂蛋白污染的飼料後患上的典型瘋牛症,以及相信是自然發生在牛羣中的非典型瘋牛症。其他種類的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包括綿羊和山羊的癢病、鹿的慢性消耗病、以及人類的克雅二氏症和「庫魯病」。
瘋牛症的病徵及歷史
瘋牛症是一種漸進式的致命疾病,由名為「普里昂」的變異蛋白在牛隻的神經組織中積聚因而破壞神經系統所引致。瘋牛症的潛伏期甚長,由二至八年不等。患病的動物可能性情大變(緊張或具攻擊性)、動作失調和難以站起來。動物在出現臨牀徵狀後,病情通常會在兩星期至六個月內迅速惡化,直至死亡或被宰殺。
典型瘋牛症透過牛隻進食受普里昂蛋白污染的飼料傳播給牛隻。受感染動物的某些組織(稱為高風險部位)已被證實最有可能含有並因而傳播引致瘋牛症的普里昂蛋白。根據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陸生動物衞生法典》,這些組織包括腦部、眼睛、脊髓、頭顱骨、脊椎、扁桃腺及迴腸末端。
圖1:高風險部位
具傳染性的普里昂蛋白可抵受商業生產中的滅活程序(例如熱處理),並且難以被破壞或變質,這表示在廢棄動物組織轉化為穩定可用的飼料蛋白原料的處理過程中,普里昂蛋白不會被破壞。
典型瘋牛症於一九八六年在英國首次被發現,後來在其他多國陸續出現,以一九九二年錄得的個案最多,全球數目超逾37,300宗。隨着防控措施的實施,例如飼料禁令(禁用受高風險部位污染的飼料),自二零一三年以來,全球每年發生的個案已少於10宗。目前尚未有針對瘋牛症的治療方法或疫苗。
對公共衞生的關注及防控措施
瘋牛症被視為人畜共患病,因為瘋牛症與人類非典型克雅二氏症的出現有流行病學上的關係,人類食用由感染瘋牛症的牛隻所製成的受污染牛肉產品,可能會患上非典型克雅二氏症。然而,食用紅肉(即去骨的骨骼肌)及牛奶和牛奶製品被認為是安全的。
為了預防人類及動物受到感染,並制止普里昂蛋白的循環和倍增,許多國家已強制有系統地清除牛隻屠體中可能含有大量瘋牛症病原的高風險部位組織。這項措施加上禁止在飼料中使用加工動物蛋白的禁令(即禁止使用反芻動物製飼料餵飼反芻動物的禁令),已證明非常有效控制瘋牛症病原的傳播。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就牛肉及牛肉商品的國際貿易提供了全面的指引,評定瘋牛症風險級別(可忽略、可控制及未獲認可瘋牛症風險級別),並建議相應的貿易限制,以保障公眾健康和防止瘋牛症的傳播。
圖2:世界動物衞生組織成員認可瘋牛症風險級別地圖 (由世界動物衞生組織提供)
進口本港的牛肉必須符合《進口野味、肉類、家禽及蛋類規例》(第132AK章)的規定,牛肉必須來自符合有關杜絕和防控瘋牛症的公共衞生措施、監管實施、獸醫服務及世界動物衞生組織認可瘋牛症風險級別的要求的國家或地區。每批牛肉均須附有衞生證明書,證明符合所需條件,從而充分確保本港進口牛肉及牛肉產品的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