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零年九月第五十期)-焦點個案
奶類中的性激素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林漢基博士報告
今年八月七日,本港傳媒指內地出售的某牌子奶粉據稱在湖北省導致多名四至十五個月大的女嬰出現乳房增大及其他青春期發育(即早熟)特徵。內地衞生部成立專家組調查事件。八月十五日,衞生部公布檢測結果,指有關奶粉的雌激素及黃體酮含量與正常的牛奶相若,亦無在奶粉中發現內地禁用的激素。衞生部總結指事件中的女嬰乳房增大情況與飲用該奶粉無關。本文旨在探討奶類中的性激素問題。
乳牛
性激素與奶類
激素是人類和生物體內自行製造的化學物,對成長發育、生育甚至情緒均會產生或造成影響。性激素是控制性成熟和生育的一組重要激素。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及黃體酮和男性的睪丸素是最重要的天然(又稱為內源性)性激素。
牛奶本身含有天然雌性激素。在商業牛奶場的一般運作中,大部分乳牛在產下小牛後很快又再懷孕。乳牛懷孕時體內會分泌出較多雌激素及黃體酮,以致所產的牛奶可能含有相當分量的雌激素及黃體酮。
對公眾健康影響較大的性激素是外源性性激素,即由實驗室製造與天然性激素功能相若的化學物。這類性激素通常用於動物或人體內作醫學或其他用途,例如外源性性激素有時會用來刺激排卵,有助懷孕。不過,良好的飼養規範應確保乳牛在接受注射外源性激素後短期內所產的牛奶不會用於商業用途。由於部分外源性激素已知可令人類致癌,國際當局一般會嚴格管制甚至禁止食物中出現這些外源性激素。
本港對奶類中性激素的規管
本港食物法例禁止出售不宜供人食用的食物。《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AF章)明確禁止魚類、肉類或奶類含有乙二烯雌酚、乙二基已烯雌酚及已烷雌酚(包括其鹽及酯化合物)這三種外源性激素。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設有恆常食物監察計劃,在進口、批發和零售層面抽取食物樣本進行激素測試,食物樣本包括野味、肉類、家禽、奶類及奶製品、魚類、蝦、蟹及貝類水產等。自二零零七年至今,抽取樣本全部測試合格。因應近日內地發生的事件,中心額外抽取奶粉樣本進行測試,並未發現含有違禁性激素,而樣本內所含的天然激素水平亦屬滿意。
注意要點
- 雌激素及黃體酮是天然雌性激素,可存在於牛奶中。
- 食物中不可含有對健康會造成影響的性激素。
- 過去幾年有關性激素的食物監察結果滿意。
給消費者的建議
- 青春期前的乳房增大情况(又稱乳房早熟)可發生在嬰幼兒身上,若沒有其他早熟跡象,大部分約在兩歲後回復正常。然而,嬰幼兒如出現這些徵狀,應儘快求醫。
- 消費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避免偏食。
- 光顧可靠的食物業處所及食物零售商。
給業界的建議
- 業界應確保出售或進口的食物適宜供人食用,並符合法例標準。
- 可靠來源採購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