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頁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三年六月第八十三期)- 食物安全平台

基因改造食物 — 冀望與疑慮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莊梓傑博士報告

基因改造食物推出市場已接近20年,但仍未為部分消費者接受。上一期提及基因改造食物是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製造。這期我們會談談現時在市面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的一些特徵,以及人們對這類食物的疑慮。

基因改造農作物

市面上大部分的基因改造食物都是基因改造農作物,其中最常見的是大豆、粟米、棉花和芥花籽(按農地面積大小序)。最初,基因改造農作物開發者希望他們的產品獲得生產者或農民接納,因此重點針對影響產量的各種問題。開發基因改造農作物,令農作物擁有抵受除草劑和防蟲蛀等特性,藉此得到更大的保護。農夫種植含有對特定除草劑有抵抗性基因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可使用相關的除草劑去除雜草,而不損害農作物。至於具備防蟲蛀特性的基因改造農作物,改造方式是把生產滅蟲蛋白質的基因(例如由微生物蘇雲金桿菌抽取的Bt蛋白)植入農作物,令農作物能抵抗害蟲。種植了這些具針對性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後,使用除草劑和除蟲劑會更見效,因而可減少這些除害劑的整體使用量。

對於在配方奶產品添加膽鹼、牛磺酸和核苷酸的益處,國際上尚未達成共識
主要基因改造農作物(包括食物、飼料或其他用途)的全球種植比率圖
[資料來源: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2》]

此外,具有不同特性的基因改造農作物通過傳統雜交,可育成具有多種特性的新一代品系,種出的基因改造農作物被稱為具有混合特性。這在基因改造粟米和基因改造棉花中很常見。

除了加強對農作物保護的特性外,還有一類是改良了營養成分的基因改造食物,這可能會成為未來基因改造食物的另一個發展方向。舉例來說,大豆的脂肪酸成分可以通過基因改造技術去改變,經改造的大豆可以榨取出品質穩定的植物油,可用於煎炒而無須經過氫化過程,從而減少在部分氫化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

基因改造微生物

基因改造微生物較常用於製造食物添加劑和加工助劑用的蛋白質或酵素。這些物質的天然來源有限,但通過現代生物科技,把這些物質的基因放進酵母,便可大量生產。此外,生物科技公司已為釀酒業成功開發了一些酵母菌株,能夠減少在生產或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問題

儘管基因改造食物帶來剛才提及的益處,坊間仍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這些經過改造的食物對健康有害。

基因改造食物通常涉及植入新的遺傳物質。有人擔心經改造的基因,特別是耐抗生素基因會轉移到人體細胞或腸道細菌中,影響人體健康。事實上,類似的基因轉移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為慎重起見,國際組織建議棄用耐抗生素基因開發基因改造食物。耐抗生素標示基因通常在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研發過程中用來識別轉化細胞。其實我們平常吃的蔬菜、肉類或其他食物全都含有來源生物的遺傳物質,但我們卻很少擔心基因轉移的問題。

人們對基因改造食物的另一個疑慮是植入的基因可能會產生新的致敏原。某種基因改造農作物在未上市前的實驗階段便曾出現過這個問題。不過,至今尚未出現有人因吃了市面售賣的基因改造食物而出現致敏反應的事故。基因改造農作物如含有新的致敏蛋白質,便不大可能通過基因改造食物的銷售前安全評估。

說到基因改造食物,不能不提最富爭議性的基因食物之一—基因改造三文魚。基因改造三文魚或會成為首個獲批准供食用的基因改造動物。下一期我們會詳細談談基因改造三文魚及其他基因改造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