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第一百四十九期) - 焦点个案

银杏树 – 种子含毒素的活化石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朱源强先生报告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一宗白果中毒个案,涉及的38岁女病人在食用从一街头小贩购买的50至60颗炒白果后,出现晕眩、噁心、震颤、头痛及腹痛等症状。

银杏树

银杏树(学名:Ginkgo biloba),又名公孙树,以古老闻名,见证了恐龙在地球上出没和突然消失。银杏原产于中国,曾被西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已经在地球上绝迹,现却分布于世界各地。银杏常被称为活化石,因为银杏在过去二亿年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同时亦可找到与恐龙同期的银杏化石记录。

(a)白果食品

白果食品

白果入馔

银杏的种子(白果)在亚洲各地(尤其是中国、日本及韩国)是常见的食物,可用作粥、汤、菜肴及甜品的食材。本地亦不难见到食肆供应日式烧白果和街头小贩售卖炒银杏。

(b)白果

白果

白果中的毒素

很多植物(见下表)含有天然毒素,有些更是日常的食物,其中包括白果。白果具有毒性,是因为含有4'-甲氧基吡哆醇及氰甙等毒素,而4'-甲氧基吡哆醇则被认为是造成食物中毒的化学物。

4'-甲氧基吡哆醇存在于白果的食物贮存组织中,具有抗维他命B6的特性,能抑制谷氨酸形成4-氨基丁酸。4-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在神经细胞之间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一般相信,在4-氨基丁酸减少与谷氨酸增加的双重作用下,会引致癫痫发作及抽搐。虽然烹煮不能使4'-甲氧基吡哆醇失去毒性,但却可除去氰甙等不耐热毒素的毒性,从而降低白果的毒性。值得注意的是,未成熟及未经烹煮的白果毒性较强。

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八年植物及菇类毒素引致食物中毒的本地例子

植物

毒素

症状

预防措施/备注

白果

4'-甲氧基吡哆醇及氰甙

噁心、呕吐、腹泻、腹痛、思维混乱及抽搐

  • 烹煮白果
  • 每天只限吃数颗白果.

野生芋头

草酸钙针晶体

舌头麻痺及嘴唇肿胀

  • 切勿采食野生植物

(1)  野生菇类

(2)  掺杂毒菇的可食用菇类

菇类毒素

噁心、呕吐、腹痛、大量流汗、出现幻觉、昏迷或其他神经性症状

  • 切勿采摘野生菇类
  • 切勿购买怀疑掺杂不明品种的菇类产品

鲜金针

秋水仙碱

呕吐、噁心、腹痛及腹泻

  • 用清水浸透,并彻底煮熟
  • 经食品厂加工处理过的金针及干金针可安全食用

未经烹煮的北杏

氰甙

喉道收窄、噁心、呕吐及头痛

  • 用清水浸透,并以沸水(例如汤)彻底煮熟后再多煮一段时间

水仙球根

有毒生物碱

噁心、呕吐、腹泻及晕眩

  • 切勿食用水仙球根

野生水果

植物毒素

腹痛、呕吐、腹泻及咽喉有烧灼感

  • 切勿在公园或郊野采食野生水果

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白果的急性毒性最令人关注,中毒者通常会在进食后1至12小时出现噁心、呕吐、腹泻、腹痛、思维混乱及抽搐等典型症状。儿童特别容易因进食白果而食物中毒。在严重个案中,即进食大量白果或易受白果毒素影响的人,可能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有报告指出,一次过进食10至50颗煮熟的白果,可引致急性中毒。

采取的行动及预防措施

关于本文开首提及的白果中毒个案,卫生署及食物安全中心于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五日分别发出新闻公报及「脸书」Facebook信息,提醒市民每天只可进食少量白果和不应进食未经煮熟的白果。儿童、长者及健康状况欠佳人士须加倍留意。

注意事项:

  1. 白果含有天然毒素。
  2. 烹煮可以降低但不能消除白果的毒性。
  3. 一次过进食10至50颗煮熟的白果,可引致急性中毒。

给业界的建议

给市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