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四年二月第九十一期)-食物安全平台
家居烹調方法與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陳蓉蓉女士報告
烹調是將不同食材混合、配搭並加熱而成菜餚的操作過程。烹調除了有助消滅病原體,減少生物性危害外,還可增加食物的色香味,改變食物的質感,使食物更容易消化。不過,食物在烹調過程中也有可能形成對我們健康有害的物質。由本期開始,我們將一連四期介紹烹調方法與食物安全,本文將率先談談一些常見的家居烹調方法引起的危害及有關的對策。
烹調引起的危害
煎炸和烘焗食物時的高溫會令食物起化學變化,從而在過程中產生丙烯酰胺、某些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及雜環胺(HCAs)等會令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的污染物。此外,高溫會促進食物中油脂的氧化過程,釋放不利於健康的物質,例如對心臟和血管的傷害較膽固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膽固醇氧化物(COPs)。至於水煮和蒸煮這些烹調方法,溫度一般不超過攝氏100度,很少形成丙烯酰胺、PAHs和HCAs。但肉類始終不宜長時間(三小時以上)反覆烹煮,因為這樣也有可能釋放COPs。由此可見,控制煮食溫度和時間是十分重要的。
減低風險的家居烹調貼士
只要調整烹調時間、溫度及/或其他處理食物的方式,便可減少烹調過程中形成的污染物,吃得自然更健康。
縮短煎炸時間
- 炒菜前先把菜在沸水裡焯一分鐘;肉類和馬鈴薯在煎炸前先以水煮或蒸至半熟。
- 馬鈴薯和其他澱粉類食物煎炸至淺金黃色即可,不宜炸至深褐色。
- 用食物溫度計檢查肉類溫度,一煮熟便立即盛起。
調低溫度
- 切勿全程用猛火煎炸或烘焗食物。
- 避免把食油加熱至冒煙。
其他處理方式
- 烹調前把肉類和家禽的肥膏切去,有助減少PAHs和COPs。
- 把馬鈴薯切得厚一些,因為厚切馬鈴薯表面面積對體積的比例較薄切馬鈴薯低,有助減少丙烯酰胺的形成。
- 薯片在油炸前先沾上粉漿(如粟米粉漿或麵粉漿),可以減低丙烯酰胺的產生。
- 常更換食油以保持品質。